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茂林镇

茂林镇

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茂林镇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四洮铁路谈家堡站下一站为茂林站。


(1)在吉林省双辽市西北部。面积304平方千米。人口4.1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茂林,人口 6710。1949年为茂林区,1956年设镇,1961年改公社,1977年复镇。主产玉米。为市北部农副产品及大牲畜集散地。有木材加工、农具修配、食品等厂。平齐铁路经此,怀茂、郑茂公路在此会合。(2)在安徽省泾县南部。面积232.75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茂林,人口 4800。以古有密茂森林得名。1952年置茂林镇,1956年改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7年复置镇。2001年南容、凤州、铜山乡并入。为县境最大古镇,至今仍保留一部分古园林式民宅。有茶林业。有塑料、磁性材料、精密铸造、食品、农机修配、竹木加工等厂。城铜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飞雄塔。为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发生地,有奎山革命烈士墓、皖南事变纪念园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东北部、南流江西岸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茂林圩,人口900。以处茂林桥畔名镇。1952年为玉林县二区,1958年属跃进公社,1959年属名山公社。1961年析置茂林公社,1962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产稻、黄麻、甘蔗、香蕉、番茄、烟叶及龙眼、荔枝等。有水泥、电镀、农机、铸造、木器加工、小五金等厂。农副产品集散地,以甘蔗、烤烟、柑橙、沙梨为大宗。玉北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唐罗隐书“天门关”石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九年 (前685)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《公羊传》作 “暨”。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

  • 多欢站

    亦作拉林多欢站。清置,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多欢站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57:拉林多欢站“在蒙古喀伦站东八十里,北七十里萨库哩站”。

  • 上栗镇

    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上栗镇“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。依山南北,有街市一里余”。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。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0.4平方千米。人

  • 倒马坡

    在今越南同登县东北,广西友谊关之南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宣德二年 (1427),柳升征安南黎利,“升进薄倒马坡,陷殁”。

  • 兑州

    北宋政和四年(1114)置,治所在万松县(今广西东兰县东南)。宣和三年(1121)废为靖远砦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置,治万松县(今广西东兰县东南)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废。

  • 军屯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都县。在今四川新都县北二十里军屯乡。(1)在河北省故城县西南部。面积31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军屯,人口 1720。据载,明永乐年间官府派十二军户在此定居,故名。1953

  • 括苍县

    隋开皇九年 (589) 分松阳县置,为括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。《元和志》卷26: “取括苍山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为永嘉郡治。唐初复为括州治,天宝、乾元间为缙云郡治。大历十

  • 南诏潭

   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邓川州: 南诏潭 “在州 (今邓川镇) 西南二十里。广十余亩,三山环匝,其一面峻壁如石墙,潭深莫测,昔人常避兵其中”。

  • 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“富辰谏曰:‘管、蔡、郕、霍、鲁、卫、毛……,文之昭也’”。据毛公鼎,西周初叶毛公瘖为周王卿士,毛公鼎、毛伯敦盖并出扶风,可知毛

  • 长吉春科儿寺

    亦名理塘寺。在今四川理塘县北二里。明万历间建,为黄教寺院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6:“里塘有长吉春科儿寺,大堪布喇嘛居之,管喇嘛三千余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