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范县

范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城。一说在今河南范县东南张庄乡旧城村。东汉末属东平国。北魏属兖州东平郡。北齐废。

②北魏置,为济州东平郡治。治所在秦城 (今河南范县东南四十里张庄乡旧城村)。以春秋晋范武子姓氏为名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济州。大业初属济北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为范州治,五年州废,县属济州。贞观八年 (634)改属濮州。天宝初属濮阳郡,乾元初属濮州。北宋仍属濮州。元初属东平府路,至元二年 (1265) 复属濮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废。寻复置,属东昌府濮州。二十五年 (1392) 圯于河,迁今山东莘县南古城村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改属曹濮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迁治今河南范县 (樱桃园村北)。1964年划归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北部、黄河西北岸,与山东省毗邻。属濮阳市。面积524平方千米。人口48.8万。辖2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晋范武子士会邑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孟子自范之齐”,即此。西汉置范县,治今范县东南与山东省交界处,属东郡。以范武子姓氏为名。三国魏、晋属东平国。北魏属东平郡。北齐县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范县,属济州。大业中属济北郡,移治今范县东南旧范县。唐、宋属濮州。蒙古初属东平路,至元二年(1265年)属濮州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因县城毁于河水,范县迁治今山东省莘县南古城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东昌道,1926年属曹濮道。1939年属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。1952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。1956年县人民政府由古城迁至樱桃园村北,即今县城。1964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濮阳市。地处黄卫洪积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黄河流经东南部边缘,金堤河流经北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谷子、花生、芝麻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气。有机械、农机、电机、油脂、化工、水泥、电力、针织、印刷、皮革等厂。新范、鹤台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苏佑墓、李先芳墓、闵子骞墓、丹朱墓、榆园军农民起义故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真

    亦作虑真、女直、女质、朱里真。本源于唐代之靺鞨,五代时始称女真。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、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于海。分生、熟女真两大部分。北宋末,生女真之完颜部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,建立金政权,灭辽之后又灭北

  • 瑞州

    ①唐贞观十年 (636) 于营州界置,为羁縻州,隶营州都督。处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。神龙初隶幽州都督。治所来远县移治于良乡县之故广阳城 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广阳城村)。后废。②南宋宝庆元年 (12

  • 安顺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常乐县置,属爱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。大业初属九真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顺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属爱州。唐末废。②1913年改安顺府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

  • 苇甸

    即上京临潢府。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太祖取天梯、蒙国、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,射金龊箭以识之,谓之龙眉宫。神册三年城之,名曰皇都。天显十三年,更名上京,府曰临潢。”

  • 迎河

    卫河支流。在今河北南皮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南皮县:迎河,“旧有迎河渎, 自县境东流,入清池县界,合于浮水。今湮”。

  • 无为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无为军置,属河南行省。治所在无为县(今安徽无为县)。二十八年(1291)降为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无为军置。治今安徽省无为县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巢湖市和无为、庐江等县

  • 龟兹镇

    唐安西四镇之一。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在今新疆库车县。《旧唐书·西戎传·龟兹国):“太宗既破龟兹,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,以郭孝恪为都护,兼统于阗、疏勒、碎叶,谓之四镇。高宗嗣位,不欲广地劳人,复

  • 林村

    即今浙江鄞县西横街镇之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 林村 “在府西南十五里。嘉靖中,倭自稠岭突犯林村,即此”。即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横街镇林村。明嘉靖中,倭寇自稠岭突犯林村,即此。

  • 启东县

    1928年由崇明县析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汇龙镇(今江苏启东市)。以滨江滨海,取“启我东疆”之意。1989年改设启东市。旧县名。1928年析崇明县置,治今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。1989年撤销,改设启东市。

  • 阳遂县

    西晋太康二年(281)改阳成县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德寿县西。南朝宋大明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二年(281年)改阳成县置,治今越南河静省德寿西。属九德郡。南朝宋大明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