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莒州

莒州

①北周改南青州置,治所在团城 (今山东沂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及江苏赣榆等县市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贞观八年 (634)废。

②金大定二十四年 (1184) 升城阳州置,治所在莒县 (今山东莒县)。明洪武初省莒县入州,属青州府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改为莒县。


(1)北周改南青州置,治故东莞县,即团城(隋改置东安县,又改为沂水县,今山东沂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沂水、莒南、莒县及江苏省赣榆等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贞观八年(634年)又废。(2)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改城阳州置,治莒县(今属山东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日照、莒县、沂水、沂源、沂南、蒙阴、莒南等市县地。属山东东路。元属益郝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省县入州。属青州府。清属沂州府。1913年省州为莒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历湖

    即历阳湖。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。唐刘禹锡《和州刺史厅壁记》称:“镇曰梁山,浸曰历湖。”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历阳县有历湖。

  • 黄藤桥镇

    即今江西横峰县东黄藤桥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黄藤港 “在兴安县东十里,亦溪涧诸水会流处,南流入信河。其水汹涌,每漂没民田。明万历中,知县郎文焕缘港筑坝,潴水溉田,民受其利”。

  • 宜春郡

    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袁州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宜春郡。辖境相当今江西萍乡市和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袁州。隋

  • 章广平山寨

    在今四川广安县南。《元史·李忽兰吉传》: 至元六年 (1269),“授昭勇大将军,夔东路招讨使,以军三千,立章广平山寨,置屯田,出兵以绝大梁平山两道”。

  • 陵云 (雲) 栅

    一作凌云栅。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 九月,“李光颜、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”。

  • 东里店

    即今山东沂源县东南东里镇。旧属沂水县,清移县丞驻此。

  • 邛部郡

    北周天和三年(568)置,属严州(后改西宁州)。治所在邛部县(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、甘洛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置,治邛部县(今四川越西县东北

  • 索克楚

    即今西藏索县境之索曲。源于聂荣县北唐古拉山南麓,流经索县,在比如县东注入怒江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22: “西番 (藏) 语: 索克,草地也。水滨多草,故名。”

  • 塔埠头

    在今山东胶州市东南二十里,当胶莱南河入口之处。胶澳开港以前,为胶东货物出入中心。自青岛兴起,遽形衰落。

  • 大凌河城

    明置,属广宁中左千户所。治所即今辽宁凌海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左屯卫“松山堡”条下:大凌河堡“在卫东四十里。以近大凌河而名。宣德三年亦置中左千户所于此”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)清太宗皇太极屡统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