薋县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境。东汉废。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境。东汉废。
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刘备改犍为属国置,属降都督。治所在朱提县(今云南昭通市境)。辖境约当今滇东北全部及贵州、四川的小部地。西晋属益州。东晋属宁州。晋以后辖境逐渐缩小。南齐改南朱提
明置,属永宁宣抚司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永宁宣抚司 “镇远关”条下: “梯口关在司北九十里。” 清属叙永厅。后废。
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置,属迪化州。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昌吉河,“准语,昌吉,场圃也。河坝筑此,故名,后遂因水以名县”。光绪十二年 (1886) 属迪化府。民国初
即介山。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即“介山”。
又作军阳山。在今江西弋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军阳山“在弋阳县南三十里。《县志》:唐贞元中产银铁,乾符后不复产。亦名君阳,唐李翔有《信州君阳山》诗”。古山名。又称军阳山。在今江西省弋阳县南。唐
或作塔波、塔布。西藏古代族部名。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在达地区,首领为达杰卓森。达堡在隋、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,其首领与吐蕃王室同源,后被吐蕃兼并。地在今西藏山南东部、林芝地区西部的加
即真武庙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(俗名真武山) 上。为重庆著名寺庙。唐白居易有《涂山寺独游》 诗。
亦名点心山、观音坡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 卷上:“同行则用山中梯轿,出白水寺侧门,便登点心山。言峻甚,足膝点于心胸。” 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7峨眉县: 观心
亦称大碛、流沙。在今蒙古国南部,以及中国内蒙古乌兰察布盟、巴彦淖尔盟和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的戈壁大沙漠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引班固《燕然山铭》曰:“遂凌高阙,下鸡鹿,经碛卤,绝大漠。”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
①即石经山。时有白云绕山之半麓,故名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有五峰,号五台。其中最高峰有云居寺,为隋沙门静琬所居。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福建通志》:“有莲花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