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河郡

西河郡

①一作河西郡。战国魏置。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。公元前330年地入秦,郡废。

②西汉元朔四年(前125)置,治所在平定县(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)。一说治所在富昌县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、山西吕梁山、芦芽山以西,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带。东汉永和五年(140)移治离石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移治兹氏县(今山西汾阳县)。辖境缩小为今山西离石、中阳、石楼、汾阳、介休、灵石等地。后迁治离石县。西晋改为西河国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)复置西河郡。隋初废,大业初又改介州为西河郡,治所在隰城县(今汾阳县)。唐武德初废。天宝、至德间又改汾州为西河郡。金废。

③东晋成帝时析河阳郡西部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比苏县(今云南云龙县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云龙县澜沧江两岸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。南朝梁末废。

④北魏孝昌中侨置,属唐州。治所在永安县(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十三里)。建义元年(528)属晋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战国魏置,又称河西郡。当在黄河之西而得名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阴市以北,黄龙县以南,洛河以东,黄河以西地区。魏惠王后元五年(前330年)地入秦,郡废。《史记·吴起列传》:魏文侯时“吴起为西河守,甚有声名”。(2)西汉元朔四年(前125年)置,治平定县(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瓦尔吐沟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,山西省吕梁山、芦牙山以西和石楼县以北及陕西省宜川县以北黄河沿岸地区。东汉永和五年(140年)移治离石县(今山西吕梁市)。属并州。汉末废,北境入羌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复置,移治兹氏县(晋改隰城县,今汾阳市)。辖境缩改为今山西省吕梁、中阳、石楼、汾阳、介休、灵石等市县地。西晋太康初改为国,晋惠帝时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年)复置郡。属汾州。隋开皇初废,大业初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浩州,三年改为汾州。天宝、至德间又曾改汾州为西河郡。(3)东晋咸和中置,治比苏县(今云南云龙县境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云龙县。南朝梁末废。(4)东魏天平四年(537年)置,治今山西省临汾市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临汾等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山

   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马营堡:红山“在堡东南二十里。山高险,石色多赤。下有红泉,东流合大河入龙门峡”。②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西南,与武安市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广平府永年县:

  • 涣水

    又名浍水、 水。 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狼汤渠水东南流经杞县、睢县、柘城,南入安徽境,经亳州市东北、河南永城县南、安徽宿县、固镇,至五河县南入淮水。今上流已湮。下流在安徽境内者即今之浍河。

  • 富谷馆

    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附近。一说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甸子乡黑城村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引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过石子岭,自此渐出山,七十里至富谷馆。” 元改为富

  • 杭州市

    1927年析杭县城区置,为浙江省会。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。简称杭。在浙江省北部、钱塘江两岸。省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.6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683平方千米)。人口642.8万(市辖区393.2万)。辖上城

  • 社寮岛

    即今台湾基隆市基隆港入口东之和平岛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聚居地,闽南方言称其屋为“社寮”,故以名岛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域志》:基隆厅“当明之季,荷兰既据台南,而西班牙亦入鸡笼,筑垒驻兵,以相角逐,则今

  • 智勇山

    在今云南易门县城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 智勇山 “在易门县治北。土人名娘当山。《滇志》: 旧名戈晟智桶山”。

  • 西林呼都克卡伦

    清雍正十二年(173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东南沙拉尔吉河源之东。见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3《武备志·兵事》。

  • 兔耳山

    在今河北抚宁县西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永平府: 兔耳山 “双峰尖耸,状类兔耳”。因名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 天会元年 (1123),张觉据平州归宋,金将 “阇母及张觉战于兔耳山,阇母败绩”。即此。古山

  • 哨楼山

    即正洲隘。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(正州场)。清同治 《高县志》 卷6: 哨楼山“在正州。突兀高朗,登临四顾,群山在目。曩时镇雄夷猓相侵,居民于此建楼探哨,故名”。

  • 都兰寺

    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北,为柴达木最大寺院。1931年曾于此置都兰县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: “都兰寺在和硕特西前旗界内……现设都兰县治,并置防军于此,为左翼盟各旗互市之所,商务甚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