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壁

赤壁

①在今山西河津市北。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),“靳准之诛粲也,(刘)曜来赴之,次于赤壁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山西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岳阳县:“赤壁在县西一里。亦曰赤壁城,赤壁水经其下。”

③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之赤壁,历来说法不一,迄无定论。主要有二说:(1)即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南朝宋刘盛之《荆州记》:“蒲圻县(今蒲圻市西北)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,周瑜、黄盖此乘大舰,上破魏武兵于乌林。乌林,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武汉市西南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下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”(2)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北赤壁山,北对洪湖市东北乌林矶。唐李泰《括地志》:“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,即曹公败处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蒲圻县:赤壁山“在县西一百二十里,北临大江,其北岸即乌林,与赤壁相对,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,(曹操)败走处”。

④即赤鼻山。亦作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北宋苏轼谪居黄州,作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、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。


(1)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,“刘曜至赤壁,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归之,与太傅朱纪等共上尊号,曜即皇帝位”,即此。(2)古称石头关。在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北36千米的长江南岸,隔江与乌林相望(或说即湖北武汉市江夏区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)。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、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,大破曹操战船,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,“赤壁”由此得名。此处有赤壁、南屏、金鸾三山,起伏毗连,苍翠如绘。摩崖石刻、拜风台、凤雏庵、翼江亭等文物和建筑,错落隐现。赤壁山西南部,嶙峋临江,斜亘百丈,恰大江汹涌,直扑山壁,尤在涨水时,激浪飞溅,高达丈余;噌吰雷鸣,远震里许,气势磅礴,成为历代名人攀登凭吊、吟咏抒怀的所在。建国后,大部已整修,并增建层台、阁亭、碑廊、周瑜塑像和赤壁之战陈列馆等。(3)即“东坡赤壁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南宫

    北魏在悦跋城 (又称代来城) 所建行宫。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泊江海子乡大成梁古城。《魏书· 太祖纪》: 登国六年 (391) “起河南宫”。

  • 弥泽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北魏登国二年 (387),“帝亲征刘显于马邑南,追至弥泽,大破之”。在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二年(387年),魏王拓跋珪引兵会后燕慕容麟击刘

  • 天平县

    ①唐乾元三年(760)改湖城县置,属虢州。治所在故上阳宫(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)。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。大历四年(769)又改为湖城县。②唐大和四年(830)改东平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

  • 直市

    ①汉长安九市之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2载: “直市在富平津西南二十五里,即秦文公造,物无二价,故以直市为名。” 《长安志》曰: “直市在渭桥北。”②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

  • 垝津

    即白马津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“秦故有怀地刑丘、之城、垝津。”又作围津。见“围津”、“白马津”。

  • 兀的罕千户所

    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南沾河上游。后废。

  • 麻姑城

    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麻沽村。《寰宇记》卷65沧州清池县: “麻姑城,《郡国志》 云,即汉武东巡至此祀麻姑,故有此名。”

  • 乌秅城

    汉西域乌秅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。一说在叶城县西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乌秅国“王治乌秅城”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自皮山西南经乌秅,涉悬度,历罽宾,六十余日至乌弋山离国。”

  • 北左翼旗

    俗称柯尔洛贝子旗。即和硕特北左翼旗。在今青海乌兰县西北。

  • 表罗山

    在今云南楚雄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南安州: 表罗山在 “州 (治今云龙镇) 西南四十里。中产银矿,俗名老场。滇中银场以此为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