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王山堰
在今浙江绍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,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。”
在今浙江绍兴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山阴县: “北三十里有越王山堰,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凿山以畜泄水利。”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。东汉改属琅邪国。南朝宋省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置,属郯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 复置,为沂州治。移治今山东临沂市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。唐以
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内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,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,共设有岭北、辽阳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广、征东等十一行中书省。简称十一行省。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
又称柳追和都督城。唐南诏置,属开南节度。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。南诏后期属银生节度。宋大理废。
亦作秦得利。即今黑龙江同江市东北勤得利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吉林抚远县: “县属秦得力,位于黑龙江沿岸山脉之倾斜地。”
即马坪港市。今湖北广水市西马坪镇。明嘉靖《应山县志》卷2《坊乡》:“马坪店,在治西南六十里。”
即今山西左权县东南芹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 “长城镇”条下:芹泉镇“在州东”。在山西省左权县东部。面积179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芹泉,人口750。因村中有一泉水,古称清泉,后演变
一名罗丛岩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罗丛岩 “在州西南六十里。岩中明快,可容二三百人。遇重九,于此登高。内有三教殿,殿东则名曰碧虚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半里
清宣统元年 (1909) 改宾州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苇子沟 (今黑龙江省宾县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宾县、阿城、延寿等市县地。1913年降为宾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宾州厅置,治今黑龙江
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小石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小石口堡“在大石口西五里。堡城正德九年筑,万历二十八年增修,后又增筑北关。今城周二里有奇”。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。明正德九年(1514)筑,
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夷水 “历宜城西山,谓之夷溪。又东南径罗川城,故罗国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