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辛集镇

辛集镇

①即今河北青县西南辛集回族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青县图:西南有辛集镇。

②即今河北辛集市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束鹿县图:西北有辛集镇。

③即今山东冠县东北辛集乡。清道光《冠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:辛集“在县东北五十里”。

④即今山东临清市东新集。近夏津、高唐二县境。民国《清平县志》有辛集镇。


(1)在河北省辛集市中西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4.5平方千米。人口13.1万。明代名新集,后与4个村庄合并改名辛集。1945年今市区设辛集市,1949年改镇。1949年起为束鹿县治。1986年改兴华街道办事处,为辛集市治。1995年复镇。省重要皮毛集散地。有“河北一集”市场、皮毛专业市场。有毛皮、皮革、丝网、纺织、化工等厂。东部建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石德铁路、307国道和安辛、辛赵等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烈士陵园。(2)在河北省海兴县东南部、漳卫新河北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辛集,人口 2780。原名新集,后讹为今名。1948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。有地毯、制钉、砖瓦、鱼网等厂。辛海、天无公路经此。(3)在山东省沂南县中部偏东。面积90.9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辛集,人口 4200。据庙碑载文,明前期名洪家镇,明末清初改名兴旺庄,后改称新集、辛集。1949年属沂南县十四区。1954年十四区撤,分属河阳、寨西、苏村三区。1958年建辛集乡;同年8月成立辛集公社,11月沂南县撤销,辛集公社属沂水县。1959年并入库沟公社。1960年析出复设辛集公社,1961年随沂南县恢复称辛集区。1968年设辛集公社,1985年改辛集乡,1994年改设辛集镇。2000年库沟乡并入。沂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稻、大豆等。有制鞋、印染、车木、衬衫、棉织等厂。羊临公路经此。(4)在河南省鹿邑县西部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辛集,人口 5020。为春秋鸣鹿邑故址,南北朝称虎乡城。明、清为护厢城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捻军在山东、河南一带活动,其中一支在护厢城一带战斗。为纪念他们的辛苦战绩,当地群众改护厢城为辛集。1949年建区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复区,1965年复公社,1983年复乡,1990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,特产“孔集卤鸡”、“辛集麻花”。有农机、草制品、食品加工等厂。311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南道

    1914年由原田南道袭置,属广西省。治百色县(今广西百色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天峨、南丹、东兰、巴马、平果以西,百色、德保、天等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3年2月置,治百色府(今广西百色市)。属广西

  • 高句丽国

    亦作句骊、句丽或高丽。西汉末朱蒙建国,都国内城 (今吉林集安市城东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浑河上游以东,朝鲜狼林山以西,南到朝鲜清川江一带。东汉建安十四年 (209) 迁都丸都城 (今吉林集安市境)。4世纪

  • 升平县

    辽开泰二年(1013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及喀喇沁旗一带。金废。

  • 常山关

    又名鸿上关。即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代郡有 “常山关”。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要隘。又称鸿上关。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、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东汉建

  • 自流井

    在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。明张瀚《松窗梦语》卷2:“内江、富顺之交,有盐井曰自流新开。”乾隆《富顺县志》卷30:“自流古井,在今富义厂荣溪水滨。相传井水自然流出,非人力錾凿而成”,因以得名。清设县丞驻此。

  • 款场铺

    即今贵州三穗县东款场乡。旧属天柱县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 “县前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款场铺” 等,“皆天柱县管理”。

  • 阪丽水

    在今广西田林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利州:阪丽水在“州(故治在今利周瑶族乡)北二里。……乱石嵯岈,难通舟楫”。

  • 雷衙镇

    清置,属白水县。即今陕西白水县北雷牙乡。

  • 七及镇

    清置,属临晋县。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五十五里七级镇。

  • 五湖水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五里,即今东津河与西津河合流而成的水阳江上游。旧在两溪合流口有五河渡,亦称五湖渡,遂称此水为五湖水。《元和志》卷28宁国县:五湖水“在县东北四里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宁国县有五湖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