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年改全州置,属广西桂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全州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9年改为全州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全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全州镇。1959年改名全州县。
①在今吉林长春市北,头道沟西北二里。旧为中东铁路南部之终点。北达哈尔滨,南沿南满线直达辽宁。②在今吉林和龙市西北。产金矿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:海兰河“又东北,北受二道沟河。河出富尔岭,东南流,北
即孝泉镇。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9绵竹县引宋郑少微记:“汉州德阳县西北四十里,有镇,东汉姜诗故宅在焉。故号姜诗镇。治平中,知绵竹县事郭震,谓士游行甚高,宜讳其名,白部刺史
即庙漕场。今四川巫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庙宇镇。
在今江苏赣榆县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武陵郡洛要县“有武陵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赣榆县: 武陵城在 “县南五十九里。萧梁时,侨置齐郡于此。……魏收 《志》: 梁置高密县,魏改曰洛要,其地有武陵城,
即蒲沟镇。在今天津市北,北运河西岸。清同治年间于此设军火库,并设把总驻守。
①在今河南温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沙沟水“东南径安昌城西,汉成帝河平四年封丞相张禹为侯国”。②在今甘肃文县西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(安昌)水源发卫大西溪,东南径邓至安昌郡南,……又东南入白水。”
即浯水。在今山东安丘市南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 (浯) 水出浯山,世亦谓之巨平山也。《地理志》 曰: 灵门县有高䂞山、 壶山, 浯水所出, 东北入潍。今是山西接浯山,许慎 《说文》 言
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三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河东郡桑泉县有“三嶷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46临晋县:三嶷山“三山鼎足,因名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大嶷山、小嶷山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其山“三山鼎足,因名
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。属汝南郡。西晋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