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水
又作米水。即今云南马龙县和曲靖市北阿幢河。汉至南朝称迷水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铜濑县:“谈虏山,迷水所出,东至谈稿入温。”
又作米水。即今云南马龙县和曲靖市北阿幢河。汉至南朝称迷水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铜濑县:“谈虏山,迷水所出,东至谈稿入温。”
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建,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一》 “成都府城”条内: “满城在府城西。周四里五分,门五。康熙五十七年建,乾隆五十年修。” 驻成都将军及满州八旗兵。宣统
亦名梁大县。南朝梁普通六年 (525) 置,为大谷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 改为化成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,治今四川省巴中县,为归化郡治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
明置,原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内。明洪武十年(1377) 迁于州城东,有驿丞。清乾隆八年(1743) 废。陆深 《停骖录》 谓 “宿州有睢阳驿,以睢水在其南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升东宁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在平壤(今朝鲜平壤市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以北及辽宁鸭绿江流域。后废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以东宁府改名,治平壤(今朝鲜平壤市)。二十七年寄
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城县: 崎山镇在 “县北二十五里。以在崎山下而名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大观三年 (1109) 置,属纯州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八十里。宣和三年 (1121) 改为砦。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四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9徐州彭城县: 定国山,“后魏武定五年,慕容绍宗欲击梁贞阳侯萧 (渊) 明,营于此山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年),遣贞阳侯萧渊明伐东魏
即今广西武宣县南马来河。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:马来江“在武宣县东。源出贵县界上龙岩,东北入潭江(今黔江)”。
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村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思陵州:角硬山“州治(今思陵村)南二十里”。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十里。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东。属新添葛蛮宣抚司。明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