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邻水县

邻水县

治所即今四川邻水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作“隣水县”。


亦作潾水县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寄治邻州城(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邻水县:“因彼州(邻)水以名之。”隋开皇元年(581),“自州城移于岳池溪”(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九里)。大业初属宕渠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属邻州。二年(619)南移治于今邻水县北二十里。一说在今龙安场。八年(625)属梁州。宝历元年(825)废。大中初复置。北宋乾德四年(967)移治昆楼镇(即今邻水县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。明成化元年(1465)复置,属广安州。清属顺庆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东部、华蓥山东麓,毗邻重庆市。属广安市。面积 1919.2 平方千米。人口95万。辖18镇、2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鼎屏镇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邻水县,属邻山郡。寄治邻州城,在今重庆市大足县西南牌坊场,后移今邻水县东北兴仁镇。以县有邻水(今芭蕉河)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邻水县:“因州(邻)水以名之。”隋属宕渠郡。唐初改称潾水县,武德四年(621年)移今治,属渠州。宝历元年(825年)省,大中初复置。北宋复改潾水县为邻水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省入大竹县。明成化元年(1465年)复置。属广安州。清属顺庆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大竹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大竹专区。1953年改属达县专区,1968年属达县地区。1993年属广安地区,1996年属广安市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带。西部华蓥山与东部明月山之间绵延铜锣山,三山呈“”字平行排列,纵贯全境。山顶经长期剥蚀形成“一山二岭一槽”或“一山三岭两槽”特殊地貌景观,岩溶地貌发育。芭蕉河北南向流经华蓥、铜锣两山之间向斜谷地(习称西槽)。于南部西落滩始称御临河,折流向东横切铜锣山背斜,形成长6千米之御临河小三峡,纳白水河南流出境。大洪河亦北南向流经铜锣、明月两山间向斜谷地(习称东槽),流入大洪河水库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,并产苎麻、榨菜、花生、晒烟、柑橘,瘦肉型猪、淡水鱼类均为全省重点产区。有煤、天然气、硫铁、硅石、铝土等矿。有采煤、冶铁、火电、造纸、机械、塑料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等工业。生铁、原煤、纸、烧碱等为重要产品。汉渝、广邻、邻长公路纵横境内。大洪河通航运。名胜古迹有华蓥山石林、御临河小三峡、九龙洞、书崖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洋川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洋州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陕西西乡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、西乡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十五年 (756) 移治兴道县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洋州。北魏晋明

  • 瓦述毛丫长官司

    简称毛丫土司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里塘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毛丫沟。宣统三年(1911)改属巴安府。民国改流。

  • 会宁府

    金太宗升会宁州置,治所在会宁县(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)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以东,牡丹江、老爷岭以西及长白山以北地。金末废。金太宗升会宁州置,治会宁县(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)。为金都。辖境约

  • 折多汛

    清置,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南五十里折多塘。为川藏要道。《清一统志·雅州府一》:折多汛“在打箭炉西南四十五里。其地有热水塘, 即温泉也”。

  • 判文山

    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。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判文山“在府城南二十里。高千余仞,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。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,因名,有祠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临安府:判

  • 营城子壁画墓

    在今辽宁大连市北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前牧城驿村。为东汉时期砖室墓。1931年发现,曾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。墓室规模宏大,中间为主室,外罩一高大套室。套室外还有前室、后室和东侧室,各室相通,南面有墓道

  • 管埠市

    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武阳司东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管埠市 “在乳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武阳镇东,水陆通郴、桂,商民杂居,市井繁盛”。

  • 黄毛屿

    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黄尾屿。明陈侃《使琉球录》 中 “过黄毛屿”,即此。

  • 春秋时越邑,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二十八里白杜乡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 勾践之地“东至于鄞”。即此。秦置鄞县。春秋越地。在今浙江省奉化市东北白杜。属会稽郡。春秋勾践之地东至于鄞,即此。秦置县。

  • 哷正寺

    即热正寺。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导》 卷4 《寺庙》: “哷正寺,俗名热正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