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山

长山

①在今辽宁新民市东三十里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沈阳中卫:长山在“(沈阳)城西北八十里”。

②在今江苏丹徒市西南二十五里。宋《嘉定镇江志》卷6:长山“山有灵泉,旧传其流与练湖通注,溉民田万顷”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丹阳练湖幅员四十里,纳长山诸水。”

③在今安徽霍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霍邱县:长山“在县西八十里。有三山相连,曰南长山、北长山、中长山”。

④在今浙江诸暨市西城西乡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诸暨县:长山“在县西一里。夏侯曾先《地志》云:山高五十余丈,其顶平博,有石室,可坐百人”。

⑤一名金华山。在今浙江金华市北二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阳郡金华县“有长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7婺州金华县:长山“一名金华山”。东汉末置长山县,即取此以为县名。

⑥在今浙江镇海县南四十里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

⑦在今山东蒙阴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蒙阴县:长山“其山或起或伏,南北连延凡数十里”。

⑧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冯行袭传》:行袭“授均州刺史。州西有长山,当襄、汉、蜀路,群贼屯据, 以邀劫贡奉,行袭又破之”。

⑨在今甘肃秦安县南二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秦州:静戎砦有长山堡, 以山为名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:长山“长八十里,迤逦经杜树坪,止于县之东南,其西连州北之三阳川,亦名三阳山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名读书山。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东南。北宋范仲淹曾读书于此。元萨都剌诗:“断云衔雨溪南去,失却长山一半青。”(2)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。地当襄、邓入蜀之道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四年(884年),群盗据均州西长山,抄掠贡赋。刺史冯行袭讨平之,蜀道以通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。属新街镇。人口4600。以东有长山得名。长山也称荏山,相传越王种荏于此。产稻、油菜籽、棉花。有陶瓷、羊毛衫、塑料等厂。“仿南宋官窑”瓷器畅销国内外。公路通城区。(2)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西南部。人口4730。以村西北长山得名。村跨桐溪,集市兴旺。多千年古井。公路通市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淄水

    ①又名柴汶。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,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六年 (前516),“齐师围成。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”。杜注: “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,北入汶。” 《水经·汶水注

  • 砖坪厅

    清道光二年 (1822) 置,属兴安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。1913年改砖坪县。

  • 东胜州

    辽置,治所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及准格尔旗东北部地。金附郭置东胜县,为州治。辖境缩小,仅今托克托县境。元属大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东胜卫。辽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

  • 弗踢奚城

    又作弗提斤。即明弗提卫治所。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古城。《明太宗实录》卷155:永乐十二年(1414)九月戊子,“上闻弗提斤六城之地肥饶,命指挥塔失往治弗提卫城池。令军民咸居城中,畋猎孳牧从其便”。后废

  • 黑崖子河

    即阳乐水。在今河北卢龙县北。源出县东北山谷中,西流入青龙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阳乐水 “出东北阳乐县溪。其水又西南,入于沮水,谓之阳口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 黑崖子河 “疑即古阳乐水”。

  • 林关口

   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上林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林关口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林管山下,路通灵丘县。景泰初,徙平岭关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蚵蚾矶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马令 《南唐书》 卷14: “ (汪) 台符上书陈民间利病十余条,大率以富国阜民为务,列祖善之。而宋齐邱疾其才高,因使亲信诱台符乘舟痛饮,推沉石城蚵蚾矶下。”

  • 大玄城

    亦作太元城。又名罗城(今四川成都市)。唐乾符三年(876)西川节度使高骈重建成都城。《全蜀艺文志》卷33王徽《创筑罗城记》:“南北东西凡二十五里,拥门却敌之制复八里。其高下盖二丈有六尺,其下广又如是,

  • 鼓楼

    在今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。明永乐十八年 (1420) 在元鼓楼旧址重建。通高46.7米,下为高约4米的城台,台前后各有三座券门,左右各一座。楼为二层,面阔五间,重檐重楼黄瓦歇山顶,是明、清两代向

  • 怀州

    ①北魏天安二年(467)置,治所在野王县(今河南沁阳市)。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。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为怀州, 治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