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苴咩城

阳苴咩城

又作羊苴咩城,简称苴咩城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一带。唐广德二年(764)阁罗凤创筑,大历十四年(779)异牟寻迁都于此。后又称西京、中都。五代时,长和、天兴、义宁政权皆建都于此。宋时大理亦都此,又称大理城、紫城、皇都。至蒙古宪宗三年(1253)忽必烈率师平大理,为都历时四百八十九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引《云南纪》:“羊苴咩城在点苍山中峰下,即古楪榆城也,蛮语讹为羊苴咩,亦曰阳苴咩城,南去太和城十余里。”《滇海虞衡志》卷7:“羊于滇中为盛,故太和古城曰羊苴咩城,苴者幼也,咩者幼羊呼母之声也。”意即羔羊城。《新纂云南通志》卷68白文考:“南诏有城曰羊苴芈,意滇在战国时属楚,楚之祖鬻熊为芈姓,故谓之芈熊,名城之意,或以此欤。”向达《蛮书校注》卷5认为:苴咩城者,王城也京城之意也,苴咩前冠以阳或羊字,疑为尊称, 阳苴咩城译以汉言,或即神京也。王元辅《“阳苴咩城”小释》认为系南诏时的民族语即古白语,“咩”为太阳,“苴”为俊,意即美丽的***。(《地名集刊》1984年第2期)王叔武《大理行记校注》认为系彝语,苴咩城即王城。该城西倚点苍山,东临洱海,只有南北两道城墙。方围十五里,南北两道城门遥遥相对,中间为通衢大道相连,城内有五华楼,城边有三塔寺。其外又有龙口、龙尾二城,扼苍山、洱海间,形势险固。北城墙在今大理城北面,遗址犹存。


即“羊苴咩城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田场

   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二十八里龙田镇,与海口镇隔海湾相望。明置牛田场盐课司。后改为龙田市。

  • 古良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潭水镇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,建文四年(1402)废。永乐初复置。后移于今市东北四十里那乌石。在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南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五夫村

   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五夫镇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江南

    地区名。泛指长江以南地区。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:秦、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、江西一带;近代专指苏南与浙江地区。地区名。长江以南之总称。今通称江苏、安徽、江西三省为江南。唐置江南道,后又

  • 典孙

    即顿逊国。在今缅甸南端之丹那***附近。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·扶南国》: 扶南 “乃治作大船。穷涨海,攻屈都昆、九稚、典孙等十余国,开地五六千里”。

  • 新墙市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县 (荣家湾) 东十五里新墙河南岸之新墙镇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二》 “庙前市”条下: “新墙市,在县南六十里。”

  • 邹山

    即邹峄山。亦作驺山、邾峄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,而西南流。《春秋·左传》所谓峄山也。邾文公之所迁,今城(按指邹县旧治)在邹山之阳。……山东西二十里,高秀

  • 苦水

    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高平川 “即苦水也,水出高平川大陇山苦水谷。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嚣,吴汉从高平第一城苦水谷入,即是谷也”。古水名。(1)即“瓠河”。(2)即“高平川”

  • 太平驿

    ①唐置,故址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十八里太平村。《宋史·李筠传》:“(穆)令均营于太平驿,驿东南距潞八十里。”②宋改风亭馆置,属仙游县。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。元至正七年(1347)改名枫亭驿。③明洪武

  • 小东城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东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濠州钟离县:“废小东城在州东北三里。按《宋书》:泰始二年筑, 以镇濠口。”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濠水入淮口之东岸。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年)筑。北齐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