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魏置,为析州治。治所在盖阳县 (今河南西峡县北)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修阳县(今河南西峡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一带。北周废。
即今四川新津县东之杨柳河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一年 (870),南诏攻成都,不能陷,遁还,“至双流,阻新穿水,造桥未成,狼狈失度,三日,桥成,乃得过,断桥而去”。即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津县:
五代时升木波堡置,属宁州。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四十五里木钵乡。宋属环州通远县。元废。
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龙门卫:三岔口堡“东北抵赤城,南通雕鹗,西达卫城,为行旅三岐之路,因名。本民堡,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,置戍”。
在今河南邓县北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,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,引湍水灌溉民田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北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,引湍水灌溉民田,即此。
①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杨梅山在“县(治今老城镇)北百里,为县境要隘。嘉靖四十五年,贼魁赖清规等为乱;郡守黄扆单骑入下历,招抚之。贼防稍懈,抚臣吴百朋督参将蔡汝兰等进兵,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大岞。明末清初仍悬在海中,现已与大陆相联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惠安县“獭窟山”条下:“又大岞山,在县东南海中。山顶有洞, 由小石门入丈余,折而右转,巨石如屏,可蔽内外,容数百人,一人持
北宋乾德三年(965)平后蜀并两川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开宝六年(973)析置峡西路。为至道十五路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、大竹、邻水、永川、合江以西,邛崃山、大雪山、大凉山以东和江油、北
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、敦化市南松花江支流富尔河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7: 富勒呼河 “国语 (满语),富勒呼,口袋也。(吉林) 城东南一千一百二十五里,源出额敦山,南入赫通额河”。
明嘉靖七年(1528)置土巡检司,属思恩军民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。清属思恩府。1916年与都阳、兴隆土司合并置屏山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