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阳县

高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在高河之阳”。因名。东汉属河间国。晋属高阳国。北魏为高阳郡治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。北宋为顺安军治,熙宁六年 (1073) 废为镇,十年复为高阳县。金属安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移治丰家口,即今高阳县,八年并入蠡县,十二年复置,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南朝宋侨置,为高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北高阳。隋大业初废入临淄县。

③北魏太和元年 (477) 置,属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。北齐废。

④东魏武定中侨置,为南广州高昌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襄城县境。北周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置,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东。初属襄城郡,永安中属汉广郡。北齐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472平方千米。人口30.8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高阳镇。战国为燕高阳邑。西汉置高阳县,治今旧城镇,属涿郡。以在高河之阳得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应劭曰:在高河之阳”,故名。东汉属河间国,后属博野郡。三国魏属河间郡。晋至南北朝属高阳郡(国)。隋至五代先后属瀛州、蒲州、河间郡。宋省入顺安军,后复置。金、元属安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徙治今址,十一年省入蠡县,十三年复置,属安州。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范阳道,后改属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8年冀中解放区由高阳县城关镇析置高阳市,1949年撤销。1949年属保定专区。1958年蠡县并入,1962年蠡县析出。1968年属保定地区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冀中平原区,地势平坦。有潴龙河、孝义河、小白河。地热资源丰富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为华北地区地热开发试点县和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县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花生、棉花。有纺织、印染、染织、刺绣、农机、建材等工业。织布历史悠久,“高阳大布”著名。津保、保沧、高任等公路经境内。纪念地有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旧址、高蠡暴动殉难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蓼溪隘

    一作蓼溪镇。即今湖南洞口县南三十四里花园乡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
  • 巴兴县

    东晋永和中置,为遂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里郪口乡长江坝。南齐为东遂宁郡治。西魏改为长江县。古县名。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年)置,治今四川省蓬溪县西南长江坝。属遂宁郡。西魏恭帝改为长江县。

  • 鹿柴

    又作鹿寨。在今陕西兰田县西南古辋谷。唐王维有 《鹿柴》 诗。《清一统志 · 西安府》:辋谷 “在兰田县西南二十里。……唐右丞王维庄在焉”。又称鹿寨。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。唐王维有《鹿柴》诗咏之。

  • 二里冈

    在今河南郑州市东南郊。该地发现商代前期文化遗址。

  • 打硙口

    在今宁夏石嘴山市附近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1:打硙口“在平虏城西北。沿山诸口,虽通虏骑, 尚有险可凭,北则惟打硙,南则惟赤木,旷衍无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平罗所:打硙口在“所北四十里,在镇远关内。为

  • 士乡城

   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三十里乡城镇。《寰宇记》卷20黄县“士乡城”引《后汉书》云:“齐有士乡,越有君子里谓此。”(按:今本《后汉书》无此文)。

  • 乞里吉站

    明初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库尔河注入黑龙江处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“乞里吉站”。后废。

  • 军田

   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狮岭镇军田村。粤汉铁路经此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花县图:花城西有军田,其北有盘古皇庙。村名。在海南省三亚市东部。属海棠湾镇。人口 1100。产稻、甘薯、杧果、杨桃、槟榔、波罗蜜、酸

  • 石门滩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石门滩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“横梁滩”条下:石门滩“在县东三十五里。中有巨漩,为行者患”。

  • 北荆州

    东魏武定二年(544)置,治所在新城县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汝州市及伊川、嵩县、汝阳等县地。北周废。东魏置,治南陆浑县(今河南嵩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嵩县、伊川、汝州等县市一带。北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