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鲁山县

鲁山县

北周改山北县置,为鲁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。隋开皇初改为鲁县。唐初复改为鲁山县,为鲁州治。后属汝州。明属汝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中部。属平顶山市。面积2432平方千米。人口82.9万。辖6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鲁阳镇。因县城东有鲁山得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汝州鲁山县:鲁山“在县东北十八里。山高耸,迥出群山,为一邑巨镇,县以此名”。春秋为鲁阳邑,属楚。西汉置鲁阳县,治今址,属南阳郡。东汉、三国魏因之。晋属南阳国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为山北县,治今鲁山县;二十二年置鲁阳郡,治山北县。太和年间置广州,其后省。永安二年(529年)复置广州。治鲁阳郡。北周改山北县为鲁山县。隋开皇初废鲁阳郡,大业初废广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鲁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鲁州,县属伊州;八年改属汝州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,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3年改属平顶山市。地处伏牛山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沙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境,有昭平台水库和白龟山水库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稻、烟叶、花生、甘薯等。矿产有煤、萤石、蛭石、石墨、石膏、大理石、铝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化肥、机械、铸造、水泥、印刷、缫丝、纺织等。焦柳铁路和207、311国道及郑南西线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邱公城新石器时代遗址、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、唐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墓碑。县境西部有石人山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庾岭

    五岭之一。古名塞上、台岭,又名东峤山、梅岭、凉热山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二县交界处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海拔1000米左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正义》引《舆地志》云:五岭“一曰台岭,亦名塞上,今名大庾

  • 广宁府路

    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广宁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(广宁镇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医巫闾山以东,黑山、辽中二县以南,大辽河以西地区。明洪武初废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广宁府置,

  • 龙都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南龙都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元县:“龙都镇在城南四十里。”集镇名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、句容河南岸。属湖熟镇。人口 1200。原龙都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以其地多泉井,宋设泉都市

  • 卧龙城

    即姑臧城。今甘肃武威市城的前身。十六国时为前凉、后凉、北凉、南凉的都城。《晋书·张轨传》 载: 姑臧 “本匈奴所筑也。南北七里,东西三里,地有龙形,故名卧龙城”。

  • 百颇州

    北宋置羁縻州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陵罗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化州: 陵罗废县,“宋白曰: 县在陵、罗二水间,因名”。贞观九年 (635) 属辩州,北宋开宝五年 (972)

  • 老达房

   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北老达房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新民厅图:南有老达房。民国《辽中县志》卷3:“老达房镇市,距县城西北(为辽河右岸)四十五里。”

  • 酒店镇

    即陈酒店。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西北二十八里四安镇。旧属南通县,为石港盐场入县孔道。在陕西省汉阴县西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7110。镇人民政府驻酒店垭,人口250。相传有人在山垭开酒店,故名

  • 许州

    北周大定元年(581)改郑州置, 治所在长社县(今河南许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颍川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许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、漯河、舞钢、鄢陵、扶沟、临颍、舞阳、郾城、长葛等市县地

  • 西平寨

    在今贵州瓮安县西。《明史·方瑛传》:景泰五年(1454),“四川草塘苗黄龙、韦保作乱, 自称平天大公,剽播州西坪、黄滩”,即此。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东南。南宋绍兴时于此置巡检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