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乐郡
①南齐置,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熙平县。
②南齐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(今四川眉山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丹棱、洪雅二县及眉山县西部地。北周明帝时改为齐乐县。
南朝齐置,治今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①南齐置,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熙平县。
②南齐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(今四川眉山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丹棱、洪雅二县及眉山县西部地。北周明帝时改为齐乐县。
南朝齐置,治今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故地在今非洲东岸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麻林,去中国绝远。永乐十三年遣使贡麒麟。” 《郑和航海图》 译作麻林地。
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北魏太安二年 (456) 置,为代名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。后废。
一作嘉裕桥。即今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嘉裕桥“番名三坝桥”。《西藏图考》卷3:嘉裕桥“番名三坝桥,一作三巴桥,一作嘉玉桥,又作假夷桥”。
即今浙江余姚市东三十六里三七镇。旧属慈溪县。清雍正《慈溪县志》卷1:三七市在“县(旧治慈城镇)西二十五里”。
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六十里。宋《宝庆四明志》卷14奉化县:毛巅岭“崎岖涧谷,行者限阻,宋绍兴初,有毛居士者凿岩,以便民旅往来”。
①宋熙宁初置,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五十二里。后废。②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北石湖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顺昌县:“石湖寨在县西北三十里石湖岭附近。地势宽袤,可容千余家。南唐保大中,别将张彦成领兵置砦于此,故址犹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玄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。贞观初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以临泃邑置,治今河北省三河市东。属玄州。贞观初省。
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欧阳寨长官司置,属湖广辰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欧阳。寻属靖州卫。后废。永乐元年 (1403) 复置,属贵州卫。后属黎平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欧阳寨长官
即虹桥镇。今江苏邗江县东南四十里红桥镇。(1)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东南部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红桥,人口 1500。镇南旧有木桥,涂沥青,呈黑色,故名黑桥。1958年反其义改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