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斗山
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南东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龙斗山“在县东一百十里,下有龙斗渡,元末尝置龙斗寨于此。又东接瑞安县界”。
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南东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龙斗山“在县东一百十里,下有龙斗渡,元末尝置龙斗寨于此。又东接瑞安县界”。
又名翠微峰、石鼓山。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翠微峰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虔化县: 金精石鼓山 “在县西北一十五里。旁有石鼓山”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6虔州: 金精山,“ 《图经》 云: 洞内有金床玉枕”。
北魏置,治所在北中城(今河南孟县南)。北齐废。
又名神沙山、沙角山。即今甘肃敦煌市南十里鸣沙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鸣沙山 “其山积沙为之,峰峦危峭,逾于山石。四面皆为沙垅,背有如刀刃,人登之即鸣,随足颓落,经宿风吹,辄复如旧。有一泉水,名曰沙井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智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1914年改保定县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。1949年废入文安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
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明洪武四年(1371) 改为金筑长官司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辖境约
①北周置,属翼州。治所在龙求县 (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中部地区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②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置,为施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隋开皇初
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南杨湾镇。1939年10月,日军一二○联队在此制造了“杨湾惨案”。首先将这里的几个小村计五十三户团团围住,然后放火烧屋。其中,在三房屋村将三十多人用绳索绑在一起,推进茅草屋放火焚烧;在
即大蕃。指西藏或藏族聚居地区。敦煌文书(《敦煌石室真迹录》卷丙)中有“大番故墩煌郡莫高窟阶处士公修功德记”。
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南潘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 岷冈山 “在府城西三十五里。峰峦峻拔,潭谷深邃”。
即法特哈门。在今吉林舒兰市西北法特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舒兰县:“有巴彦鄂佛罗边门,即法特哈,康熙中更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