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卫

三卫

郎亲卫、勋卫、翊卫卫府合称。①隋朝左、右卫所领亲卫、勋卫、翊卫及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亲卫、勋卫、翊卫,皆称三卫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左右翊卫(左右卫)所领三卫改为三侍,太子左右卫率所领三卫依次改为功曹、义曹、良曹。唐朝皆复名亲卫、勋卫、翊卫,诸卫翊卫及率府亲、勋、翊卫,称三卫。②三卫府属官。隋朝亲卫正七品上、勋卫从七品上、翊卫正八品上,太子亲卫从七品上、太子勋卫正八品上、太子翊卫从八品上; 唐朝沿置,二、三品子补亲卫,二品曾孙、三品孙、四品子、职事官五品子若孙、勋官三品子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勋卫及率府亲卫,四品孙、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,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、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。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置三卫官,以后妃御族亲、勋臣贤德后裔、太中大夫及监、卿、团练使以上子孙试充,次年即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国丞相

    王国丞相,即王国相、王丞相。初曰丞相,后改曰相,皇子封王,置丞相一人,俸二千石,统百官,后兼掌治民,职如郡太守。有长史,如郡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三司修造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以推官或巡官领之,掌京城工作及陶瓦八作、排岸作坊、诸库簿帐勾校及诸州营垒、官廨、桥梁、竹木、簰筏修治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,其事多归将作监。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

  • 堂翁

    清朝地方府、州、县辅佐官对主官之尊称。

  • 屯田司

    官署名。①隋唐五代尚书省工部第二司。掌天下屯田、京官职田、诸司公廨田及官园宅等,实则闲简无事。长官有屯田郎中一人,屯田员外郎一人为之贰,另有屯田主事等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称司田司,咸亨元年(

  • 同文寺大夫

    官名。见“同文寺”。

  • 昭文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蜀置。《三国志·伊籍传》,“(伊籍)后迁昭文将军,与诸葛亮、法正、列巴、李严共造蜀科,蜀科之制,由此五人焉。”杂号将军名,三国蜀置,掌帅军征伐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伊籍传》:“益州既定,以籍为左

  • 丞相长史

    官名。西汉文帝始置,员二人,或增为三人,秩千石。丞相府幕僚之长,协助丞相署理相府诸曹,监领府事,并可出席朝议,参与重大案件的会审,奉诏干预地方事务等。哀帝至东汉改名大司徒长史、司徒长史。三国两晋南北朝

  • 驺子

    官名。又称“驺”。或称“御驺”。驾车官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 “齐景公游少海,傅骑从中来谒曰: ‘婴疾甚,且死,恐公后之’。景公遽起,傅骑又至。景公曰: ‘趋贺烦且之乘,使驺子韩枢御之。’”

  • 厅丞

    官名。清末高等与京师地方审判厅长官。详“审判厅厅丞”。

  • 中京都总管知大定府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中京都总管府长官,兼领大定府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