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浙都转运盐使司
官署名。明初设置,掌两浙盐政。下辖四分司: 嘉兴、松江、宁绍、温台。设都转运使一人,从三品,同知一人,从四品,副使一人,从五品,判官无定员,从六品,及经历司经历、知事、各盐课司、盐仓、批验所大使、副使等职。同知、副使分司进行管理,总于都转运使,所产盐行销南直隶江南诸府州及浙江全境。
官署名。明初设置,掌两浙盐政。下辖四分司: 嘉兴、松江、宁绍、温台。设都转运使一人,从三品,同知一人,从四品,副使一人,从五品,判官无定员,从六品,及经历司经历、知事、各盐课司、盐仓、批验所大使、副使等职。同知、副使分司进行管理,总于都转运使,所产盐行销南直隶江南诸府州及浙江全境。
官名。西汉属将作大匠,有丞。职掌木材,以供东园大匠修造宫殿用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更名木工令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属将作大匠,掌建造宫室的大材,供东园大匠用。武帝太初元年改东园主章曰木工。见《
官名。清末法部属官。详“法部监医正”。
即休息、洗沐,指古代官员的例假。汉朝律令规定,吏五日得一休沐。唐朝永徽二年(652)二月定制,百官每十日一休假,称为旬假,又曰旬休。宋朝岁节寒食、冬至,百官休沐五日,上元、中元休沐一日,每旬择皇帝不御
对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之统称。以其位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之后,乃次辅之任,故名。
即“山东统军司”。
官名。元朝置。掌蒙古诸王朝觐傧介之事,与蒙古翰林院官一同译写润色诏令文字,贵近似宰相而无授受宣命,秩同二品,例以国戚勋贵子弟担任。官名。元武宗或仁宗时始置,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;遇有诏令,则与蒙古翰林院
官署名。金朝军事机构。统领侍卫亲军。海陵王贞元元年 (1153) 设。正隆五年 (1160)罢,以所掌付大兴府。后侍卫亲军分隶殿前都点检司及宣徽院。
即副将,相对主将而言,常与裨将连称之为“偏裨”。偏将即偏师之将。偏师为全军的一部分,以别于主力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(汉)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,则越杀王降汉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时王郎大将
官名。清末大理院属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正四品。分刑科推丞与民科推丞,俱请简。刑科推丞,为刑科之长兼第一庭庭长,掌第一庭审判事并调度刑科一切事宜。民科推丞,为民科之长兼第一庭庭长,掌第一庭审
官署名。八百,古国名,即所谓八百媳妇国,明洪武(1368—1398)时曾在彼设置八百大甸宣慰司(治所在今泰国北部清迈),后废。八百馆为明、清时负责八百国语言文字翻译的部门,正德 (1506—15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