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京兆尹公署

京兆尹公署

官署名。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为首都,初期首都行政长官仍沿清制置顺天府尹,惟将顺天府衙署改称顺天府尹公署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十月四日公布《京兆尹官制》,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,作为特别行政区域,相当于行省,行政机关改称京兆尹公署。民国初年的顺天府尹,其职权虽亦略同于省行政长官,但还要部分受到直隶省的约束,改为京兆尹后,始完全独立。京兆尹的职权有五:一、管理区内巡防队、警备队等;二、颁布地方单行章程;三、监督区内官吏;四、紧急处置;五、受特别委任监督区内的特种行政,如财政、司法行政等。顺天府尹公署内部设置内务、财政、教育、实业四科、各设科长一人。京兆尹公署亦设四科,因其时已设置财政分厅(民国六年四月改称财政厅),故将财政科改为总务科。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前后另设政务厅,由政务厅长居间指挥各科。此外顺天府尹公署还设秘书一人,京兆尹公署则设文案处。此外,顺天府尹公署与京兆尹公署均置技正、技士若干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寨使

    官名。金代女真人在州县内别立猛安谋克村寨,不与汉人杂居。凡五十户以上的村寨均设寨使一人,管理本寨户口,并查考一切违法事件。

  • 东平兵马指挥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东平兵马司。元朝于顺帝至正十年 (1350) 十月置,掌辖境防御、捕盗等职。置都指挥、指挥各二员,副指挥四员。

  • 军正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尉迟惇曾任之。一说属夏官府。正四命。

  • 行营护军

    南宋军名。绍兴五年(公元1135年)高宗以“神武”系北齐军号,将神武五军的五大帅的军队更改番号。改韩世宗的神武左军为行营前护军,岳飞的神武后军为行营后护军,刘光世军定名为行营左护军,吴玠军定名为右护军

  • 虎贲官骑

    犹言骑兵虎贲卫士。虎贲掌帝王的宿卫侍从。周有虎贲氏,掌王出入仪卫。汉武帝时有虎贲校尉,为八校尉之一。汉平帝时有虎贲郎、虎贲中郎将,掌宿卫,有时也掌为王送从。虎贲,也写作虎奔,言虎贲士行动之快如虎奔跑。

  • 掌交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宫之属有掌交中士八人,掌巡行邦国,结好诸侯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掌交上士,正三命;掌交中士,正二命。属秋官府蕃部中大失。

  • 作坊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。宋初因之。太祖开宝九年 (976),分置南、北作坊使。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改为东、西作坊使。元丰

  • 中藏帅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五品。

  • 三班奉职

    官名。宋太宗淳化二年 (991) 改殿前承旨置,位在三班借职上、右班殿直下,无职掌,为低级武臣阶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从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承节

  • 监国摄政王

    官名。清末代行皇帝权力的特设职官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十月,光绪帝、西太后先后死。西太后死前,先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,其三岁子溥仪为嗣皇帝,又命摄政王监国。职掌代皇帝主持国政,军国政事悉由裁定,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