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报
见“阁抄”。
见“阁抄”。
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德宗贞元年间设置,考唐玄宗开元中制定的礼仪制度。通大义百条、策三道者,超资与官;义通七十、策通二者,为及格;以下为不及格。其有散官能通者,亦依正员。北宋初沿置此科,考墨义三百条。后
①周朝王室及诸侯卿大夫的子弟。《毛公鼎铭》: “命汝摄司公族雩(与)参有司,小子、师氏、虎臣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(晋)成公即位,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,以为公族。”②官名。“公族大夫”省称。周朝置。
省称“可”。谓皇帝允准上奏之事。
见“勋武前锋五职”。
官名。考工室是少府所属制作器械的工场,武帝时更名考工。汉代考工占用场地颇大,《汉书·田蚡传》记田曾经向汉武帝要求把考工一部分土地划给他,以扩建府第,武帝不满地说,你何不把整个武库都拿去?颜师古注:“考
官名。辽朝多以太子或亲王任此职,统领南枢密院政事。
官名,汉朝郡守或县令属吏,掌时节禁忌及祭祀事。简称“时曹”,参看“时曹”条。
宦官名。北齐置,为长秋寺晋阳宫署次官。
唐、宋、明三朝赐功臣之荣誉衔,即叙录其勋绩于 “功臣”一词之上。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。自后,藩镇下至从军资深者,例赐之。宋初因袭,至元丰(1078—1084)乃罢。明初复赐。名目繁多,唐有从奉天定难功臣
官署名。简称录勋司。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。顺治十八年 (1661) 设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 改称典属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