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县参事会

县参事会

县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。民国初年,各省除设县议事会之外并设有县参事会,为办理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,但可以代替县议事会议决各种事项,在一定条件下兼具立法机关的性质。其议决的主要事项为:一、县议事会议决事件的执行方法及其顺序;二、县议事会委托代办事件;三、县知事交与代替县议事会议决的事件;四、审查县知事提出县议事会的议案;五、处理选举舞弊的本县全体诉讼以及和解事件,六、公断或和解城镇乡自治权限以内的事件。县参事会得会同知事或其可派委员查核自治经费的收支帐目。县知事对于县参事会的决议,有提出复议和撒销之权。参事会由县知事兼任会长,参事员四至十二人,由县议事会议员互选;并得酌设职员若干人,由县知事派充。县参事会常会每月开会一次,由知事召集或参事员半数以上的请求,得开临时会,会期由知事酌定,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停办各级地方自治后,县参事会被撤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羽林军

    禁军名。(1)唐置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高宗在玄武门左右屯营的基础上,加上选取的府兵越骑、步射组成左右羽林军。其职官的设置与诸卫相似,有大将军各一人,正三品;将军各三人,从三品。掌统北衙禁兵,督摄

  • 洛阳诏狱

    监狱名。东汉光武帝罢西汉中都官狱二十六所,京师惟留廷尉诏狱与洛阳诏狱。三国魏与西晋亦都洛阳,依东汉旧制置洛阳狱。

  • 太仓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隶司农寺,有令、丞。隋朝有令二员,又有米廪督二员、谷仓督四员、盐仓督二员。唐朝有令三员、丞五员,又有监事、典事等属。皆掌廪藏之事。北宋存其名而无职司。官署名。北齐、隋、唐皆置,均属司农

  • 职司

    ①职掌、职务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 “未有职司于王室。”②宋朝选人磨勘改官,须数员举主奏举,其中之一必为职司,即现任所隶官司长官、副长官。③宋朝监司与朝廷特派的宣抚、安抚、察访等使统称。详“监司”等条

  • 太子正字

    官名。见“正字”。官名。隋始置,属司经局,炀帝时改为正书,唐初复为太子正字。后代沿置,至明清称司经局正字。参见“司经局”。

  • 东曹掾

    官名。西汉丞相府、东汉三公府属吏,主东曹,职掌二千石长吏选择迁除。东汉秩比四百石。三国两晋公府沿置。两晋末以参军代之,秩四百石,后罢。十六国亦多置。官名。西汉丞相府,东汉三公府皆置。汉朝公府办事分曹,

  • 猛智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制举

    参见“制科”。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。即“制科”,见该条。

  • 肴藏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肴藏中士佐官,员一人,正一命。

  • 作

    官署名。 明朝内府所属机构。 一名洗帛厂。隶御用监。置掌作内官一员、协同内官无定员。掌造各色兜罗羢及诸绦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