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农寺

司农寺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为管理仓储市易,供应宫廷粮食薪菜、百官禄廪的事务机关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领平准、太仓、钩盾、典农、导官、梁州水次仓、石济水次仓、籍田等署。历代沿置,掌粮食储积、仓廪管理及京朝官禄廪、朝会祭祀供御之供应事务,其政令仰承户部。隋初置卿、少卿各一员为长贰,属官有丞五员及主簿、录事等,领太仓、典农、平准、廪市、钩盾、华林、上林、导官等署,炀帝增少卿为二员,置上林、太仓、钩盾、导官四署。唐朝因之,又辖诸监、屯监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名司稼寺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。北宋初唯掌供应籍田、祭祀所需物品及常平仓,设判寺事二人,以两制或朝官以上充任,卿、少卿皆为寄禄官; 神宗熙宁三年(1070)废制置三司条例司,青苗、免役、农田水利、保甲等法悉由司农寺主持推行,并考核升黜诸路提举常平官,成为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,以判寺、同判寺掌寺事,又置干当公事官。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原有职事归户部右曹,本寺掌仓廪、籍田、苑囿、漕运事务,供应官吏军兵禄食薪炭、牧监草料及宫廷所用粮、酒,哲宗元祐三年 (1088) 复置长贰官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罢归户部仓部司,绍兴四年(1134)复置。辽朝为南面官署。金朝改置“司农司”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名务农司为司农寺,掌农桑水利之事,设达鲁花赤一员,卿二员,丞一员。二十三年改名“大司农司”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掌仓市薪米园池果实,其官有卿、少卿各一人。隋唐沿置。唐代司农寺,掌仓储委积,总上林、太仓、钩盾、官。四署及诸仓、司竹、诸汤、宫苑、盐池、诸屯等监,凡京都百司官吏禄禀、朝会,祭祀所需,皆供给。其官有卿一人,从三品;少卿二人,从四品上;丞六人,从六品上。宋代沿置,元废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司农卿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八·司农卿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司农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大都尉

    匈奴官名,汉时匈奴设此官,位在各王及左右大将之下,而在左右大当户、左右骨都侯之上。掌兵万骑,有自己的属地。详《汉书·匈奴传》、《史记·匈奴传》。

  • 特任外交专使

    官名。护国军政府军务院置,根据《军务院考实》第五编《职员录》记载,员额一人,在对内对外有特殊事故时,经抚军会议同意后派出,掌办交涉事务。其下并有特任外交副使二人。

  • 廷尉右监

    官名。秦置。入汉因之。属廷尉,秩千石。东汉省。参见“廷尉左监”。官名,秦汉皆置,俸千石,掌逮捕审判罪人。东汉省右监而留左监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廷尉》。

  • 备兵坐营官

    武官名。明嘉靖以后五军、神枢、神机三大营各有备兵坐营官一人,专为收受新补之兵以备各营兵之缺者,为兵部派充之官。

  • 六宫

    周朝王后嫔妃的代称,亦指王后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宰》:“以阴礼教六宫。”郑玄注: “王后寝宫有六,正寝一,燕寝五,合为六宫。故六宫亦指王后。”

  • 馆阁编校书籍

    官名。北宋仁宗嘉祐四年(1059)置,为馆阁职事之一,不兼他务,专掌编校三馆、秘阁图书,以二年为一任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

  • 济司局

    官署名。即典设局,唐高祖武德 (618—626) 中置,长官为太子斋郎,太宗贞观元年(627) 改为典设局,长官改为太子典设郎。

  •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侍卫步军司或步司。北宋初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分置,与殿前都指挥使司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三衙,分掌全国禁军,兼总厢兵,统兵官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

  • 亲事官

    ①五代后汉、后周力役之一种,于诸州百姓中选差。②宋朝皇城司军卒名。分隶诸指挥使、都头、十将,掌郊祀大礼警戒、把守宫门,稽察人物,遇贡举则守贡院之门,兼刺探臣民之情。每五人为保,互相纠察,不得饮酒赌博。

  • 殿前赍奏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庚申十年(公元1860年)十二月由幼主特诏设置,职同天将,专掌朝臣进奏事务,凡一切本章进献,先盖“会同公议”(即天朝的最高政治会议)印章后,盖赍奏官图记,不再由各王互相传递盖印,以资便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