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品秩

品秩

官职等级制度。① 官品与官秩的联系,详见“”、“”。②官品的异称,《晋书》卷二四《职官志》: 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,品秩第二,……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,品秩第三。”


官员的级别和俸禄的等级。周朝称“”,从一命到九命,共九等。汉朝称“禄秩”。东汉时万石以下有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比二千石、千石、六百石、比六百石、四百石、比四百石、三百石、比三百石、二百石、比二百石、一百石。百石以下还有“斗食”俸。西汉时有比千石、八百石、比八百石,东汉省。三国魏定九品制,始称品。南朝品、命并用;北魏分九品,每品又分正、从,还分上、中、下三阶。其后,稍有变化,但多为正一品至从九品,共十八级。不够九品的官,隋、唐两朝称流外官,明、清称未入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五》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恩辅国公

   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八等。位奉恩镇国公下、不入八分镇国公上。爵名,清朝置。清朝的宗室封爵分为十二级,奉恩辅国公为第六级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宗人府》,参看“奉恩镇国公”条。

  • 集贤院侍读学士

    官名。唐于集贤殿置侍讲学士,元集贤院于侍讲学士之外复设侍读学士。侍读学士在侍讲学士之前,职掌品秩则同。参见“集贤院侍讲学士”。

  • 召见

    皇帝特旨命某官员进见,称召见。《史记·田叔传》有诏召见卫将军舍人语。清朝官吏奉特旨召见者皆属高级官员,其他官员均为循例引见。

  • 初考

    官吏考核制度。明朝定为考满之法。见“考满”。

  • 太子詹事丞

    详见“詹事丞”。

  • 却本堪布

    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为达赖与班禅宫中之官。员额各一人,在宫内管理诵经、礼拜、供养等事,其对下对外的权力甚大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中书通事郎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中书令属官。位在黄门郎下。章奏经黄门郎署名后,由此职进呈给皇帝,并为皇帝读奏章。经皇帝同意后,代皇帝批阅意见。位虽不高而权任甚重。亦省称为中书郎。西晋改为中书侍郎。一说魏末已称中书侍

  • 南京店宅务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设在南京(今河南开封)的房屋地产管理机构。参见“店宅务”。官署名,金朝置,掌管房地基,征收官钱,检料修造,摧毁房舍。其官有管勾四员,正九品,各以二员分为左右厢。属员有攒典,左右厢各五人

  • 皮剥所

    官署名。宋太祖开宝二年(969)置,掌割剥死亡马牛驴骡等牲畜,设监官二人,以三班使臣充任。后隶于群牧司。

  • 司巫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巫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,掌群巫之政令,下设司巫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