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南朝梁置。为四绥将军之一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,拟四平将军; 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四平将军。
官名。甲字库为明朝内府十库之一,内贮布匹、颜料;其长官为大使、副大使,总理库务。参看“承运库大使”条。
宦者官署。北齐置,属长秋寺园池属。设丞。
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掌皇太子膳食。长官为丞。
官名。民国初于各省置都督,统辖一省军民之事。后来实行军民分治,都督专管军务,另置民政长管理民政。民国二年改称巡按使。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各省行政长官名称尚未划一,临时政府北迁后
官名。秦、汉为太卜令之副。东汉并入太史丞。北齐有太卜局丞,隶太常寺太史署。隋、唐置为太常寺太卜署次官,各一员,隋朝从九品下,唐朝正九品下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官名,西汉置,佐令掌占卜。东汉并入太史丞。
武官名。汉有剽姚校尉。《史记·卫青传》:“再从大将军受诏,与壮士,为剽姚校尉。”《汉书》作“票姚”,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作“僄狡”,汉荀悦《汉纪》作“嫖姚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师氏中大夫诵训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领兵征伐。孙桓自武卫都尉迁此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吴置,掌征伐或镇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桓传》:“孙桓……年二十五,拜安东中郎将,与陆逊共拒刘备。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左侍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