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将

大将

①古代高级军职名,位在诸将上。②北宋无品武阶官名,位殿侍下、军将上。徽宗政和 (1111—1118) 后,改名进武副尉。③大将军省称。


将军名号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

1、古代将军名,地位在诸将上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何曰:‘王素漫无礼,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,此乃信所以去也。王必欲拜之,择良日,斋戒,设坛场,具礼,乃可耳。’王许之,诸将皆喜,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。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

2、将军名号,位在上将下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羽使从兄子项它为大将,龙且为裨将救齐。”

3、北宋无品武阶官名,位在殿侍下,军将上。徽宗政和后,改称进武副尉。

4、大将军的省称。

5、现行军衔,为将官中最高一级。

6、泛指高级将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忠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左六司忠部属官,位卿之下。

  • 辰王

    王名,汉魏时东北少数民族之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“其十二国属辰王。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,世世相继。”

  • 郊社令

    官名。宋朝太常寺置,为郊社局长官,正九品。参见“郊社局”条。官名。见“郊社局”。

  • 济阳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济阳卫在洪武间为北平属卫 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升亲卫,掌守卫皇城南面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黜陟

    考核官员,以定升降,谓之黜陟。降免者称黜,晋升者称陟。清初,定内外官三年考满,视其称职与否而定黜陟。

  • 仪曹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协掌尚书省仪曹事务,隶仪曹尚书。见《魏书·公孙表传》、《游明根传》。

  • 前部司马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掌领镇守或征伐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费诗传》:“先主攻绵竹时,诗先举城降。成都既定,先主领益州牧,以诗为督军从事,出为牂牁太守,还为州前部司马。”

  • 外帘

    即“外帘官”。

  • 节骑郎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掌皇帝出行仪仗行列等事务之侍从官。

  • 书状人

    吏名。元朝置,各县衙及录事 司皆设一人,为诉讼人写状词。成宗大德五年(1301)规定从籍记司吏中选取,任期一年,轮流担任。元代官府中替诉讼人书写状词的人员。设于县衙与录事司,员额各一人。其初由官员的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