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

太仆

官名。①西周已置,亦作大仆。《周礼》列为夏官司马属官,下大夫,掌供天子舆马,传达王命。秦、汉秩中二千石,列位九卿,掌皇帝专用车马,有时亲自为皇帝驾车,地位亲近重要; 兼管官府畜牧业。西汉属官有大厩、未央、家马、车府、路軨、骑马、 骏马诸令丞, 龙马、 闲驹、 橐泉、騊駼、 承华五监长丞及边郡诸牧师官。新莽改名太御。东汉复旧,唯置车府、未央令丞,掌供皇帝专用车马,其余属官皆省; 原隶少府的考工令则移归之,遂兼掌兵器制作、织绶等。三国因之,魏掌皇帝车马、田猎、兵器及全国畜牧业,三品。属官有考工、车府、典牧、乘黄厩、骅骝厩等令丞,典虞都尉及左、右、中牧官都尉。西晋沿置,三品。考工令改入尚方,移隶少府。东晋或置或省,省则皇帝用马(骅骝厩)归门下省,畜牧业由尚书省驾部曹管理。南朝宋、齐唯于郊祀典礼时权置之,事毕即省,管理御用车马、牧畜政令之职分属太常、尚书、门下。梁复置,改称“太仆卿”。北魏仍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二品上,二十三年改三品,常称太仆卿。北齐亦改“太仆卿”。②两汉至南北朝,太后宫亦置此职,皆冠以宫号,为“太后三卿”之一,地位与九卿相当。金朝亦置,正六品。


官名,《周礼·夏官》有太仆,掌传达王命及王之服位,侍从出入。又有校人掌王之马政。秦汉合二为一,仍称太仆。两汉皆置,武帝改太仆曰仆,俸千石,掌驭及车马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王莽时改太仆曰太御(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)。东汉时称太仆,卿一人,俸中二千石,掌驭及车马。天子每出,奏驾上卤簿用;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俸比千石。属官有考工、车府、未央厩等令丞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掌车马。“梁太仆有罪,亡走汉,告梁王与扈辄谋反。”见《汉书·彭越传》。其后,魏晋沿置。南朝称太仆卿,北齐称太仆寺卿。唐曾改称司驭、司仆,神龙初又复称太仆寺卿,掌驭五辂。宋朝太仆寺卿掌车辂、厩牧之政令。元明清亦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骏马丞

    官名。秦置。汉因之,属太仆,为骏马令副贰,掌皇帝车乘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为骏马令之副,佐令掌养骏马。参看“骏马令”条。

  • 总河

    明清河道总督的简称。见“河道总督”。

  • 侍从

    1、泛指侍从皇帝皇后左右的官员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霍皇后传》:“皇后舆驾侍从甚盛,赏赐官署以万计。”2、宋朝称翰林学士、给事中、六尚书、侍郎为侍从;中书舍人、左右史以下为小侍从;外官带诸阁学士待制名号的

  • 会福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太禧宗禋院,文宗天历元年 (1328) 由会福院改立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仁王营缮司、襄阳营田提举司、江淮等处营田提举司、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、会福财用所等机构

  • 理藩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理藩部长官。宣统三年(1911)改理藩部尚书设,并为国务大臣。一人,从一品,以满人充,特简。掌领部务,参加阁议。官名。清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四月改理藩部尚书为理藩大臣,为理藩部的长官。

  • 家丞

    官名。① 即“太子家丞”。② 即“公主家丞”。③王国、侯国属官。西汉列侯食邑千户以上置; 三国魏王国、侯国皆置,西晋侯国亦置; 南朝梁引侯食邑千战以上置。与庶子共掌国内事。④太妃属官。三国魏王太妃置,

  • 周子南君

    封爵名,汉武帝封周朝后代姬嘉为周子南君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二年五月庚辰封)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。”注:“武帝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,成帝封姬延为周承休公,常即延之后。”

  • 僧纲司都纲

    官名。明朝僧纲司主官,掌各府佛教事务的官员。一人,从九品。洪武十五年 (1382) 始置,设官不给俸禄。清朝各府沿置,详“都纲”。

  • 阇里必

    蒙古官名。又译作“扯儿必”,意为宰相,成吉思汗建国初置,后专指“内八府宰相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骠骑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初临时设置,统兵征战,事迄则罢。魏、晋制度,骠骑将军为重号将军,仅次于大将军,高于诸名号大将军,本不须加“大”。然两晋将军名号愈授愈滥,遂又增置此号,居诸名号将军之首,一品。多加于权臣元老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