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寺

太仆寺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中央行政机构九寺之一,为管理宫廷车马、全国畜牧业的事务机构。政令仰承尚书省殿中尚书所辖驾部曹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辖骅骝,左、右龙,左、右牝,驼牛,司羊,乘黄,车府诸署,领司讼、典腊、出入三局。历朝沿置。隋、唐、五代政令仰承尚书省兵部驾部司,设卿一员、少卿二员为长贰,属官有丞、主簿、录事、兽医博士等。隋初辖骅骝、乘黄、龙厩、车府、典牧、牛羊诸署,炀帝以骅骝改隶殿内省尚乘局,又罢牛羊署,增置主乘、司库、司廪官。唐朝辖乘黄、典厩(龙厩)、典牧、车府四署,领各州诸牧监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后其职权渐归监牧使、闲厩使、飞龙使。北宋前期其职分隶群牧司、骐骥院诸坊监,本寺唯管理皇帝五辂及属车、后妃王公车辂、供应祭祀所需羊只,卿、少卿皆为寄禄官,置判寺事一人管理本寺,以朝官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掌车辂、厩牧之政,管理全国马政。岁末钩覆帐籍,上报兵部驾部司。哲宗元祐二年(1087)诏令其马政事务直达枢密院,不经驾部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诏令复依旧制不治外事,仍归驾部。设卿、少卿为长贰,丞一员助理本寺事务。辖五案十二局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省并兵部驾部司。辽朝南面官署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罢卫尉院,复置,掌牧养系官马匹、供给宫廷用马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二员。二十五年起隶中书省,置提调官二员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改名“太仆院”,武宗至大四年(1311)复旧。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改滁州群牧监为太仆寺,设卿、少卿、丞。后又于山西、北平(京)、陕西、甘肃、辽东等地分置行太仆寺,各设卿、少卿、丞。成祖定都北京后,改滁州之太仆寺为南京太仆寺,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,辖主簿厅、常盈库,管理京卫、畿内及山东、河南诸牧监、群、府州县之马政,诸行太仆寺分管各边卫所营堡之马政,皆听命于兵部。诸行太仆寺长官亦按治所管辖卫所镇抚首领官吏。时别有“苑马寺”,分掌各地马政,宫廷用马则由宦官所掌“御马监”管理。清初附于兵部武库司,雍正三年(1725)始建署,专掌两翼牧场之马政。设卿、少卿满汉各一员,辖左、右司及主簿厅。定期稽查寺属牧场马匹,并报兵部查核。宫廷用马归内务府上驷院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省并陆军部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太仆寺,掌管舆马和牧畜。其长官称卿。自隋以后,历代皆置,清末始废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仆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典宿卫事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宿卫司”。

  • 旅帅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为一旅之长,下大夫爵。郑玄注: “旅一党”,“凡军帅不特置,选于六官六乡之吏,自乡以下德任者使兼管焉。”孙诒让正义引江永说:“党出五百人为旅,旅帅下大夫,即党正也。”参见“

  • 西铨

    唐代由吏兵二部侍郎主持的铨试的一组,即“中铨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朝议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吏部别置散官八郎之一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朝又置为正六品上文散官。官名。唐朝和宋朝文阶官,正六品上叫朝议郎。金以后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吏部郎中》。

  • 布政使司杂造局

    官署名。明置,掌杂造器物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秩从九品;副使一人佐之。

  • 左仆射

    ①即“尚书左仆射”。② 即“行台省尚书左仆射”。参见“行台尚书仆射”。官名,秦始置,汉因之,自侍中、尚书、博士、郎皆有之。古者重武官,有主射以督课,以善射者掌事。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仆射之号。成帝建

  • 仓吏

    官名,为掌守仓库的小官吏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宣曲任氏之先,为督道仓吏。”注:“韦昭曰:督道,秦时边县名。”

  • 常平监官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置,以均天下之货,抑止兼并,宣通拥滞。高宗显庆三年(658)置常平署以代之。

  • 秘书郎中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初置,秘书署属官,亦称“秘书郎”。两晋因之,南朝宋以后多称秘书郎,或亦称此名。《梁书·王份传》: “(王佥)策高第,除长兼秘书郎中。”北魏初称秘书郎,孝文帝太和二

  • 四渎庙令

    官名。《尔雅·释水》说:“江、河、淮、济为四渎,发源注海者也。”唐制于四渎各置庙令,秩正九品上,下设祝史、斋郎。宋沿置四渎庙令,所掌与“五岳庙令”同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