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学博士

太学博士

学官名。汉、魏置五经博士,分经教授弟子员。东晋不复分经,统称太学博士,置十六员,六品,掌教授太学生,亦备咨询,参议礼仪,隶太常。又别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。南朝宋、齐或置或省,六品。梁置八员,二班,又有限外博士。掌教授国子学生,隶国子祭酒,位次于国子博士、五经博士。陈因之,八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国子学、太学各置博士,教授学生,从七品。北齐太学隶国子寺,置博士十员,从七品。诸郡亦置,教授郡学生徒。北周称“太学博士下大夫”。隋、唐以来,隶国子监。隋置五员,一度总知学事,初为从七品,文帝仁寿元年(601) 改从五品,炀帝降从六品。唐置三至六员,正六品上,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、从三品之曾孙为太学生者,位次国子博士。北宋前期未置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改国子监直讲置,员十二人,每经各二人,掌分经教授,考校程文,以德行道艺训导学生,从八品。哲宗改置十员。南宋高宗改置三员。金朝置四员,后减为二员,正七品。参见“太学”。


学官名,掌教授五经。自汉武帝立太学后,即置五经博士,宣帝增员十二人,掌教授太学弟子。东晋增至十六人,六品,不再分经教授,统称太学博士。又别置国子博士,教授国子。梁、陈、北魏、北齐、隋、唐皆置。唐代太学博士六人,正六品上,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、从三品曾孙为生者。见《通典·职官九·国子监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国子监》。其后,宋金等朝皆置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》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委任令

    北洋政府规定,凡大总统对于官吏、上官对于属官的差委命令,称为委任令。

  • 司候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候司”。

  • 衙内

    1、禁卫官。唐置,《新唐书·仪卫志上》:“凡朝会之仗,三卫番上,分为五仗,号衙内五卫。”2、唐末宋初,藩镇以亲子弟领衙内之职。后来,俗称贵家子弟为“衙内”,见《宋史·陈洪进传》、清人俞樾《茶香室四钞·

  • 朝右

    1、州“别驾”、郡“功曹”的别称。朝,官府治事的大堂。因别驾、功曹位居同僚之右(上),故称“朝右”。《后汉书·王堂传》:“其宪章朝右,简覈才职,委功曹陈蕃。”晋朝卢谌《赠刘琨诗》:“谬其疲隶,授之朝右

  • 非泛补官人

    即“七色补官人”。宋代通过特殊途径补授官职的人。一为宗室女婿曾应乡试中式者;二为外戚女婿享有捧香恩例者;三为官员异姓缌麻以上亲属得享受恩泽者; 四为阵亡者的女婿; 五为上书献颂,文理可采的士人;六为随

  • 卜人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卜”、“卜者”。商周皆置。掌卜龟筮卦,预言吉凶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 “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,王季、文王; 欲代武王发,于是乃即三王而卜。卜人皆曰吉,发书视之,信吉。”官名。周朝掌管占卜的

  • 中外都督

    即“都督中外诸军事”的省称。

  • 敕书

    文书名。也称“敕谕”,属“敕”之一种。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。唐朝有论事敕书。宋朝皇帝赐少卿监、中散大夫、防御史等以下官员,均用敕书。明朝皇帝对臣工有所训示时所用敕书称敕谕。清朝使用范围较广,主要用

  • 扶尉大夫

    官名,王莽置,职如郡太守。参看“扶尉”、“郡太守”条。

  • 塞尉

    官名。汉朝缘边郡县守塞武官。官名,汉置,为边郡守塞武官,掌把守要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