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实录馆

实录馆

明清各朝例开之修书馆。自唐朝始,每一皇帝死后,新皇帝例敕史臣为其纂修实录。明制,帝崩即设馆修实录,视为大典。初以文武臣为监修,后改以勋臣充监修官,以内阁大臣为总裁,翰林院学士充副总裁。纂修官则由内阁于翰林院、詹事府、春坊、司经局诸官内具名题请。书成,誊录正副二本,底稿于进呈皇帝前由史官会同司礼监官于太液池椒园焚毁,以示禁密。正本原藏于内府,嘉靖十三年(1534)建皇史宬,始藏于此。清朝沿袭此制,新君嗣位,均开馆纂修前朝实录,修成闭馆。隶内阁,故有“内阁实录馆”之称。凡修实录,内阁大学士、协办大学士充监修总裁官,总裁官;学士、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充副总裁官; 纂修、提调各职,内阁侍读学士例得兼充,翰林院亦保送侍读学士以下官充纂修等职。副总裁以上由皇帝特简,纂修、提调各职则由监修总裁等拟定具题。实录修成,用满、蒙、汉三种文字各缮录五份,并举行“进书仪”,然后分藏于皇史宬、“大内”乾清宫、内阁实录库和沈阳清宫各处。


清代内阁所属例开的修书馆。见“内阁修书各馆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都统

    官名。唐朝在大征伐时设行营都都统,战争结束,此官即免。“都都统”类似今天的“元帅”、“野战军司令”。《新唐书·僖宗纪》:“二年正月辛亥,王铎为诸道行营都都统。”武官名。唐置,相当于元帅,掌征伐,事已即

  • 小司金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属官,佐司金中大夫、小司金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司金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复置六府

  • 镌刻营

    太平天国所设诸匠营之一。所辖为刻字匠。掌刻书之任。

  • 潭州行省

    见“湖广行省”。

  •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,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。元初,置碉门(今四川天全)等处安抚使、鱼通(今四川康定东)等处达鲁花赤等官,招谕、镇抚当地吐蕃部落。世祖至元二年(1265),建哈答城(一作匣答,今

  • 踰(逾)岷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六品。

  • 锻炼之吏

    枉法害人的官吏。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上奏畏却,则锻炼而周内(纳)之。”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锻炼之吏,持心近薄。”注:“言深文之吏,入人之罪,犹工冶陶铸锻炼,使之成熟也。”

  • 押司

    吏名。又称押司官。宋朝州县及部分中央机构设。地位在手分之上,常负责某一方面事务,如负责粮料,为粮料押司官等。县押司则与县录事合称押录,为县衙最高吏员。吏员名。又称押司官,宋置于部分中央官署及州、县,掌

  • 北院都承旨

    官名。辽朝北枢密院官员,在签书北枢密院事下。掌传达皇帝旨意,持诏宣问等事,佐理枢密院日常事务。官名,辽朝置,属北枢密院,其长官为北院枢密使,掌专对,凡大诰令、大废置、重大政事,都得应对。见《辽史·百官

  • 左龙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龙署次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