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客省

客省

官署名。唐代宗时,政事多留滞,四方使者及奏计,到京后或连岁不得返,乃置客省以处之。五代沿置。宋因之,掌国信使朝见与辞别时宴赐; 接待各地进奉使及少数民族首领,受其贡献,返回时颁给诏书及赐物; 按官品等级颁赐宰相、群臣及禁军将校节日礼物。置客省使、副使,俱为武臣叙迁之阶,别以判客省事、管勾客省等公事差遣主管本省事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始以客省使、副使各二员为长官、副长官,实掌其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客省使为中亮大夫、副使为中亮郎,另置知客省二员为长官。南宋初,并归东上閤门,以知閤门事总管其事。辽太宗会同元年(938)置,设都客省、客省使、左右客省使、客省副使等官。除中央所置,诸京亦有。金朝设使、副使,掌接伴使者见、辞等事,隶宣徽院。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)设使二员,一兼通事。成宗大德元年(1297)增置使二员、副使二员,属中书省。


官署名。五代始置,宋因之。掌国信使见辞宴赐、四方进贡、四夷朝觐贡等事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客省》:“客省使、副使各二人。掌国信使见辞宴赐,及四方进奉、四夷朝觐贡献之仪,受其币而宾礼之,掌其饔饩饮食,还则颁诏书,授以赐予;宰臣以下节物,则视其品秩以为等。若文臣中散大夫、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阙朝觐,掌赐酒馔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观察使公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时期,道的行政长官初称观察使,其官署称观察使公署。依照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一月八日公布的《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》的规定,观察使公署分设内务、财政、教育、实业四科,各设科

  • 南蓟科

   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内阁汉票签处

   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。掌校阅汉文本章,撰缮汉文票签;记载汉文档案,除与满票签处合记《丝纶簿》、《上谕档》外,将内外官员奏准施行及交部议复者,别录一册,叫《外纪簿》,以备参考;撰拟御制文字,如制、诏、诰、敕

  • 铸钱匠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督造钱币。员额四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司均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土均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掌理邦国都鄙士地政令之事。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所属有司均上士,正三命;司均中士,正二命。掌土地的政令。凡人口在十口以上,每户给宅基地五亩;七口

  • 他库尔使噶喇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汉名为给使翼长、翼长。清初,八旗分两翼,每翼各设一员。正五品。掌管一翼承差人役事宜。例由他库尔使壮尼大补授。

  • 纳言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纳言中大夫、下大夫”。

  • 守宫令

    官名。东汉隶少府,掌管御用文具,尚书台财物、封泥等。有丞一员。秩六百石。灵帝时曾令其监修渠道。原任用士人,桓帝永寿三年 (157)初以小黄门为之,东汉末仍用士人。晋、南朝改隶光禄勋(光禄卿)。北齐为光

  • 四善

    官制用语。唐宋考察流内官的标准之一。以“德义有闻、清谨明著、公平可称、恪勤匪懈”为四善。唐代考课之制,在品德方面的普遍要求有四条,即德义有闻、清慎明著、公平可称,恪勤匪懈,合称四善。宋代与金代考课在品

  • 长信寺

    官署名。秩正三品。设于元成宗大德五年(1301),领大斡耳朵怯怜口诸事。至大元年(1308)升为长信院。四年,复改为寺。置卿四员,正三品; 少卿二员,从四品; 寺丞二员,从五品。辖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