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小侯

小侯

周朝边远地区的诸侯国君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庶方小侯,入天子之国曰某人,于外曰子,自称曰孤。”郑玄注: “谓戎狄子男君也。”孔颖达疏: “小侯,谓四夷之君,非为牧者也。”


1、东汉指有侯爵的外戚之子弟,或将承袭侯爵的外戚之子弟;因非正式封侯,故号小侯。《后汉书·显宗孝明帝纪》:“是岁,大有年。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,置五经师。”注:“为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诸子弟立学,号四姓小侯,置五经师。以非列侯,故曰小侯。”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二年春正月甲子,皇帝加元服。庚午,大赦天下。赐河间、勃海二王黄金各百斤,彭城诸国王各五十斤,公主、大将军、三公、特进、侯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将、大夫、郎吏、从官、四姓及梁邓小侯、诸夫人以下帛,各有差。”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“显宗即位,以禹先帝元功,拜为太傅。”“永平元年,年五十七薨,谥曰元侯。帝分禹封为三国:长子震为商密侯,袭为昌安侯,珍为夷安侯。禹少子鸿,好筹策。永平中以为小侯。引入与议边事,帝以为能,拜将兵长史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(马防)子钜,为常从小侯。”注:“以小侯故,得常从也。”

2、指少数民族的首领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庶方小侯,入天子之国,曰某人。”注:“小侯,谓四夷之君。”

3、指小诸侯。《史记·汉诸侯王年表》:“大国不过十余城,小侯不过数十里,上足以奉贡职,下足以供养祭祀,以蕃辅京师。”《管子·大匡》:“败狄,其车甲与货,小侯受之,大侯近者,以其县分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警巡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与左警巡院合称左、右警巡二院。官员设置、职掌见“左警巡院”。

  • 编修中书条例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)置,掌清理中书政务,以为变法之准备,设看详、同看详及编修官。八年罢。官署名。宋熙宁二年(公元1069年)置,掌编修中书条例。八年(公元1075年)罢废。

  • 雍畤五尉

    雍畤,也写作“廱畤”。汉承秦四畤,增一畤为五。五畤各置一尉,合称雍畤五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和“雍畤”条。

  • 中军都督府断事官

    官名。明太祖初于大都督府中置断事官,从五品,掌理断军中刑狱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置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军都督府,乃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。十七年改五军各设左、右断事。建文 (1399—14

  • 坛庙官

    清朝的坛庙官,包括天坛、地坛、日坛、月坛、太庙等官员。其中天坛尉、地坛尉各八人,五品一人,六品七人,太庙尉十人,四品二人,五品八人;社稷坛尉五人,五品一人,六品四人,属太常寺;堂子尉八人,七品二人,八

  • 军需少监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其军阶为少校,掌理海军军需事务。

  • 押运通判

    官名。参见“押运同知”。

  • 北部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内廷派驻北部曹的官员,负责监察北部曹事务以及巡视北边州郡。地位较北部给事为高。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 (播) 擢为中散,累迁给事,领中起部曹。”“进北部给事中,诏播巡行北边,高祖亲送及户

  • 庶士

    官秩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更名秩百石曰庶士。东汉复故。1、官名。古代士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庶士即下士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自庶士以下。”注:“庶士,下士也。”2、俸级名,王莽改百石俸曰庶士,三百石曰

  • 安抚制置使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始置于浙西,不久诸州守臣亦加此衔,且许便宜行事。绍兴四年(1134)又置于江西。与安抚制置大使行移文字,许用公牒。属官有参谋、参议、主管机宜书写文字等。其官署为安抚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