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小稍伯下大夫

小稍伯下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亦作稍伯下大夫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佐稍伯中大夫掌本方事务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,属地官府,为稍伯中大夫的副职,正四命。任此职者,见《隋书·豆卢勣传》:“周闵帝受禅,授稍伯下大夫。明帝时,为左武伯中大夫。”参见“乡伯中大夫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敦达

    满语官名。即指牧马头目。阿敦,意为牧群、马群。达,意为头目。

  • 督军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初平(190—193)中,袁术以吴景为之,统兵击刘繇。孙策亦授徐琨,统兵出征。官名,东汉末年袁术和孙策皆置,掌领兵征战。袁术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,领兵击刘繇;孙策以徐琨为之,统兵征伐。

  • 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

    官署名。简称大同等处万户府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(1279),掌红城、马邑等处屯田新附军人一万人。武宗至大元年(1308),改为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探马赤军

    元代镇戍兵的一种。探马赤,蒙古语,意为先锋官。蒙古国时期,从各千户、百户和部落中抽调士兵组成,作战时充当先锋。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各地。如成吉思汗于公元1217年命木华黎攻宋时,组成五投下探马赤

  • 国史馆校对

    官名。清国史馆置,满汉各八人,以内阁中书派充,掌校勘之事。

  • 押传国宝使

    使职名。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受禅,以摄侍中杨涉充任,奉受命传国八宝。翰林学士张策副之。

  • 伯克

    官名。维吾尔语音译。新疆回部旧制,凡官皆曰伯克。其职以号别之。清朝乾隆二十四年(1759)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,各城派驻大臣统辖,回官则仍循旧名,唯改伯克世袭制为任命制,并分定额缺、品级,授予俸地。设官

  • 侍卫亲军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军事机构。统领侍卫亲军。海陵王贞元元年 (1153) 设。正隆五年 (1160)罢,以所掌付大兴府。后侍卫亲军分隶殿前都点检司及宣徽院。

  • 主祠

    官名。掌祭祀。《吕氏春秋·季秋》: “命主祠祭禽于四方。”高诱注: “主祠、掌祀之官也。祭始设禽兽者,於四方报其功也。”

  • 关试

    贡举考试名。宋朝凡举人殿试登科,交纳敕牒所用朱、胶、绫纸成本费,由礼部贡院关送吏部南曹,试判三道,称为关试。科举考试方式之一。宋承五代后唐之制,凡殿试及第者均发给敕谍,但须交纳制作敕谍的朱、胶、绫、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