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司

左司

官署名。① 初为尚书都省办事机构。隋、唐、五代皆置,隋朝有郎一员,唐朝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,为尚书左丞副贰,掌监督管理吏部、户部、礼部十二司政务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监管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奏钞房、班簿房事务,亦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。辽朝沿置。金朝掌本司奏事,总察吏、户、礼三部受事付事,兼带修注官,回避其间记述之事,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。元朝并尚书省入中书省,遂改隶中书省,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置,掌吏礼房南吏、北吏、贴黄、保举、礼、时政记、封赠、牌印、好事九科,知除房资品、常选、台院选、见阙选、别里哥选五科,户杂房定俸、衣装、羊马、置计、田土、太府监、会总七科,科粮房海运、儹运、边远、赈济、事故、军匠六科,银钞房钞法、课程二科,应办房饮膳、草料二科,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二员。元末朱元璋中书省置,有郎中、员外郎; 明洪武十三年(1380)随中书省罢。②大理寺所统官署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复置勘磨司,分左、右,有司丞、司副各一员,二十年罢; 建文(1399—1402)初改大理左寺为左司,置都评事、副都评事、都典簿等; 永乐(1403—1424)初复名左寺。③清朝宗人府,盛京礼、兵、刑、工四部均置,分见各条。


官署名,隋朝唐朝宋朝的尚书省皆有此官。尚书省六部,每部左右四司,共二十四司,分掌六部事务。其主官为郎中、员外郎。《通典·职官四·尚书省》:“尚书省都堂居中,左右分司。都堂之东,有吏部、户部、礼部三行,每行四司,右司统之。凡二十四司,分曹共理。”《宋史·职官一》:“左司郎中、右司郎中、左司员外郎、右司员外郎,各一人,掌受付六曹之事,而举正文书之稽失,分治省事:左司治吏、户、礼、奏抄、班簿房,右司治兵、刑、工、案抄房,而开拆、制敕、御史。催驱、封樁、印房,则通治之,有稽滞,则以期限举催。”元朝中书省也置左右司,左司掌吏、户、礼三部文牍。其官有郎中二人,正五品;员外郎三人,正六品;都事二人,正七品。见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德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(196) 置。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: “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。”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建德将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(建安元年)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,夏六月,迁

  • 濯龙监

    官名,东汉置,属少府,掌濯龙园,俸六百石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钩盾令》。官名。东汉钩盾令的属官有濯龙监,掌管濯龙园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濯龙亦园名,近北宫。”

  • 左司侍郎

    官名。即尚书左丞,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(908)因避讳改,后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)复名尚书左丞。

  • 户部都拘辖司

    官署名。宋哲宗元祐元年 (1086)置,掌点检寺监场务帐籍,后废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复置户部催辖司领其职。

  • 都典簿

    官名。清末大理院典簿厅之长官。详“大理院典簿厅都典簿”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大理院典簿厅的主官,见“大理院典簿厅”。

  • 海军部海政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 以司长为主官, 下设设计、测绘、警备、海事四科,分理本司事务。

  • 昭文相

    宰相兼昭文馆大学士之简称。北宋以宰相兼昭文馆大学士者,俗称昭文相。

  • 旗籍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旗籍司郎中。清朝理藩院所属旗籍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初设满洲二人,蒙古一人;后改设满洲一人,蒙古二人。

  • 仓部

    官署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台(省)诸曹之一。职掌全国粮食仓储出纳之政令、帐目。长官为郎(郎中),资深者称侍郎。魏晋南朝隶度支尚书,北魏前期设尚书为长官,直属尚书省,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后复为郎

  • 县参军

    县特置属吏。南朝时县令亦常加将军之号,惟不置军府,特置参军一职以佐理军务。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记龄石“迁武康令,加宁远将军。……武康人姚系祖招聚亡命,专为刼盗……龄石至县,伪与系祖亲厚,召为参军……斩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