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果毅都尉
官名。唐朝折冲府次官之一。太宗贞观十年(636)改别将(车骑将军)置,一员,上府从五品下,中府正六品上,下府从七品下,与右果毅都尉掌通判府事,为折冲都尉副职。辽朝诸卫各置二十八员,为加官。
官名。唐朝折冲府次官之一。太宗贞观十年(636)改别将(车骑将军)置,一员,上府从五品下,中府正六品上,下府从七品下,与右果毅都尉掌通判府事,为折冲都尉副职。辽朝诸卫各置二十八员,为加官。
犹言公府、公位。台,官署名。太傅、司徒、司空、太尉皆为公。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自在公台三十余年,历事六帝……凡一履司空,再作司徒,三登太尉,又为太傅。”
元朝国立学校名。秩正七品。掌用蒙古新字(八思巴字)教习诸生。世祖至元七年(1270),各路置蒙古字学。八年,立京师蒙古国子学,选随朝蒙古、色目、汉人官员及怯薛子弟入学。后隶蒙古翰林院。置博士、助教、教
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三年(1000)群牧司置,以閤门使以上及内侍都知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群牧司并入太仆寺,使名遂废。辽朝七处群牧司皆置为次官。金朝为从六品。官名。见“群牧司制置使”
宦官职名。明置,选二十四衙门中多读书、善楷书、有德行、无势力者任之,员额为三、四员至五、六员。教宫女读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女训》、《女孝经》、《女诫》、《内则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大学》、《
官名。南宋置为亲贤宅、玉牒所主管官,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。
官名。见“中台”。
官名。满语称“巴牙喇壮达”。清朝八旗军营之下级官员,即护军队长。八旗满洲每佐领下各一人,共六百八十一人。其中包括空衔花翎护军校五十六名,每旗七人。八旗蒙古每佐领下各一人,共二百零四人。正六品,掌分辖营
汉朝将军名号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 “属国悍为将屯将军”。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监统诸驻屯兵。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。”注:“《正义》李奇云:监主诸屯。”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属国悍为将
即“兴圣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官名。北魏前期置,为尚书省金部曹长官。《魏书·毛修之传》:毛法仁“高宗初,为金部尚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