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开府

开府

①指开设府署、辟置僚属。始于汉朝,通常只许三公开府。东汉献帝初平三年(192),又许车骑将军开府。魏晋南朝时期,常以此作为对高级官员的宠待。②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第一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从一品。北齐沿置,地位渐低,除授冗滥,宫中所养斗鸡亦加此号。北周置为府兵组织统兵官,府兵二十四军各设一员,统兵二千人左右。隋朝左右卫、武卫、武候、领军府及东宫领府兵率府所统亲卫、左勋卫及左翊四府各置一人,掌领本府府兵; 东宫左右虞候府各置一人,掌斥候伺非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左右虞候开府为左右虞候率。③魏、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、金为“开府仪同三司”省称。④清朝为督、抚尊称。


1、成立府署,自选僚属。汉朝只三公、大将军、将军可以开府,魏晋以后开府的增多,因此有“开府仪同三司”(开府置官,援照三公成例)的名号。晋朝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,都督军事。唐宋元三朝定“开府仪同三司”为一品文散官封阶,明废。

2、清代称出任外省的督抚为“开府”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八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理曹属

    官名,东汉建安十九年曹操置,为理曹副长官,掌佐理曹掾主刑狱。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,参看“理曹”条。

  • 孝廉

    选拔官吏科目,孝指孝子,廉指廉洁之士。原为二科,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,于元光元年 (前134) 初令郡国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其后多混同连称,而为一科,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。察举孝廉为岁举,郡国每年要向中

  • 来文

    公文术语。即某一机关对其他机关发来公文之统称。清朝各衙署对来文有严格的登记制度。

  • 内侍官

    见“内侍省”。

  • 牧尉

    官名。隋朝陇右所统诸牧皆置,主纠察。唐朝诸牧所统马牛之群亦置。官名。唐置,掌牧群护卫之事。地位次于牧长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大常

    官名。“大”通“太”,详见“太常”条。

  • 东绫锦副使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(977)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东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废。

  • 车驾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车驾清吏司”。官署名。车驾司是车驾清吏司的简称,属兵部。其职权类似于唐朝和宋朝的驾部。明朝的车驾司掌管鹵簿、仪仗、禁卫、驿传、邮符等,其属官也有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。清朝也置车驾司。参看“

  • 左节度

    官名。三国吴孙权置,掌管军需粮谷及文书帐簿。《三国志·顾雍传》:“赤乌 (238—251) 中,(顾谭) 代 (诸葛) 恪为左节度,每省簿书,未尝下筹,徒屈指心计,尽发疑谬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军需粮

  • 尚书左中兵郎

    参见“左中兵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