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征北将军

征北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兴平(194—195)中置,任李乐为此职。曹操执政后,列为四征将军之一,多为持节都督,出镇方面,地位显要,秩二千石。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中,位次三公,二品。两晋沿置,列为三品,若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。十六国汉、后燕、大夏亦置。南朝沿置,宋三品,为持节都督则进为二品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,普通六年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三班。陈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一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二品。北齐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二品。北周八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无职事,降为正六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献帝置,掌征伐或镇守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卓传》:“以(韩)暹为征东、(胡)才为征西、(李)乐征北将军。”三国魏蜀吴皆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(咸熙元年)三月丁丑,以司空王祥为太尉,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封传》:“先主加(申)耽征北将军,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(太平二年)拜抗为柴桑督……迁征北将军。”其后,晋、十六国汉,后燕、大夏、南北朝皆置。北齐为奖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隋朝为散号将军,无职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津使者

    官名。见“司津监”。

  • 照磨

    官名。元朝始置,为首领官。中书省、行中书省、六部均置。正八品,掌各衙门钱谷出纳、营缮料理等事。设于路总管府衙者,兼理案牍、刑狱。多由吏员升任。明朝于各照磨所置,品秩随所属衙门高低而定,自正八品至从九品

  • 抚军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蜀后主建兴八年(230)置,蒋琬以丞相留府长史加此。吴孙权赤乌十年(247),步协代其父步骘督西陵,亦加此。晋朝定为三品。十六国前凉、北燕亦置。南朝宋时,此职与中军、镇军将军三号位比四镇将军

  • 团练使

    官名。唐肃宗至德、乾元(758—760) 中置于诸道,大者领十州,小者领三、五州,掌本地区防务,又称团练守捉使。代宗时诸州刺史皆兼本州团练使,旋废。唐后期诸州刺史不兼防御使者多带此衔,诸道不设节度使者

  • 三字

    唐、宋“知制诰”别称。

  • 皇弟皇子公府

    南朝梁、陈时期指由皇弟、皇子出任三公所建府署。其僚属的班品高于非宗室诸公的僚属。参见“庶姓公府”。

  • 铁道部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成立时设置,为行政院所属各部之一,掌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全国国有铁道、国道及监督省有铁道。部内分设总务、业务、财务、工务四司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本部事

  • 嫔妇

    周朝后宫女官统称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妇功》:“掌妇式之法,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”。九嫔和世妇的合称,二者都是宫中女官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妇功》:“典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。”参看“九嫔”、“世妇”条。

  • 温禺鞮王

    匈奴官名。分左、右,与左右日逐王、左右渐将王,统称六角。见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。汉时匈奴王名,简称“温禺”,详“温禺”条。

  • 命家

    有爵命之家。依其爵位等级,享有一定的优待或特权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令命家田三辅公田。”颜师古注引韦昭曰:“命谓爵者,命家,谓受爵命一级为公士以上,令得田公田,优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