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林郎

文林郎

官名。①散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 (586)置为八郎之一,从九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 (624) 置为从九品上文散官,宋初因之,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废。金、元皆用为文散官,为四十二阶之第三十五阶。金正八品上; 元正七品,敕授。明、清沿置,以授正七品文官。②职事官。隋炀帝大业三年于秘书省置,员二十人,从八品,掌撰录文史,检讨旧事。③寄禄官。宋徽宗崇宁二年 (1103)置,为选人新寄禄阶官,取代旧官留守、节度、观察推官及军事判官,从八品。


官名。隋置文林郎,为文散官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文散官·文林郎》。唐宋文阶官制,从九品上称文林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。金代文林郎为正八品上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文官九品》。元代为正七品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文散官》。明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清代正七品皆为文林郎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吏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月参官

    即按规定每月参拜皇帝一次的官员,称月参官。参看“月参”条。

  • 左右翼世职官学总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掌世职官学事务之大臣。额设十人,于满洲一、二品大臣内特简。左、右翼各设世职官学二。凡世职及世袭佐领十岁以上、十八岁以下者皆令入学。每五年主持考试满语、骑射,分别等次使用。其属下有参领六人,章

  • 阿喇哈拨什库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委署领催”。

  • 裁造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宋少府监所属有裁造院,金改为裁造署。令,从六品;丞,从七品。掌造龙凤车具、亭帐、铺陈诸物,宫中随位床榻、屏风、帘额、绦结等,还有陵庙诸物及省台部内所用物。下有直长,从八品,明昌三年(公元1192

  • 辅用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九品。掌规运息钱以给内廷供需,隶供膳司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官署名。元代设此官署,属供膳司,掌规运息钱等。《元史·百官三·辅用库》:“辅用库,秩正九品。掌规运息钱,以给供需。大使一

  • 探赜郎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为司天散官。二十五阶之第十二阶,秩从六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六品上,称探赜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典壅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,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典壅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  • 右神武军统军

    官名。唐德宗兴元元年(784)置,一人,从二品,以授节帅罢任者,无职事。

  • 逐贼军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追捕京畿盗魁而设。《魏书·张赦提传》: “赦提设防遏追穷之计,宰司善之,以赦提为逐贼军将。”

  • 渠帅

   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“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,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。”渠通巨,渠帅即大帅,也称渠率、渠长、渠魁,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用兴法,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