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职道员名。清初在浙江、江苏设海防道,管理海防事务。后废,以沿海巡道兼管其事。
学官名。辽置掌教授县学生员、稽考学业。参见“县学”。
吏员名。战国时燕国设置,为守卫边境之吏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张丑为质于燕,燕王欲杀之,走且出境,境吏得丑。”
官名。南朝宋置,值西省,又掌诏命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·中书令》。
官名。简称文选司员外郎。明清吏部文选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改选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 (1644) 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,以科甲出身者注授。满洲、蒙古
官名。隋朝十二卫将军之一,置二员,从三品,为左右武候大将军副贰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右候卫将军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长才类科目。开元二十一年(公元733年)诏举,李史鱼及第。
宋初选人第一阶至第三阶本官阶的通称。崇宁二年(公元1103年)分别改称承直郎、儒林郎与文林郎。参见“选人”。
见“织造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司均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