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给事黄门侍郎

给事黄门侍郎

官名。东汉合并“黄门侍郎”与“给事黄门”而置。亦简称“黄门”、“黄门郎”、“黄门侍郎”。掌侍从左右、关通内外,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,因出入禁中,故职任显要。初无员数,汉献帝定为六人,秩六百石。一度改名侍中侍郎,旋复故。魏晋南北朝置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,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,职掌略同,地位随皇帝旨意或侍中地位而上下。南齐时知诏令,被称为“小门下”。北魏一度甚重之,“出参尚书,入厕帷幄”(《魏书·甄琛传》),肃宗时与侍中一起被称名“小宰相”。魏、晋、南朝置四员。魏五品,秩六百石,晋、南朝宋同。梁十二班。陈四品,秩二千石。北魏节闵帝普泰(531—532)间置六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三品中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置六员,四品。隋朝亦置为门下省次官,四员,正四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黄门侍郎”。参见“侍中”、“门下省”。


官名,东汉置,六百石,掌侍从左右,关通中外,诸王朝见,引王就坐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初令侍中、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。”注:“给事黄门侍郎、六百石,无员(限),掌侍从左右,给事中使,关通中外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药御侍

    女官名。金置此官,正九品,掌御医药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内命妇品》注。

  • 衡宰

    宰相的别称。商汤时伊尹为阿衡(宰相),周初时周公为太宰(宰相),故后世称宰相为衡宰。《后汉书·文苑列传·郦炎传》:“绛、灌临衡宰,谓谊崇浮华,贤才抑不用,远投荆南沙。”绛,指绛侯周勃;灌,指灌婴;谊,

  • 都牧曹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内廷派驻尚书省都牧曹监察政务的官员,亦佐理曹务。位在都牧曹给事上。《魏书·张衮传》: “(张修虎)都牧、驾部二曹给事中,上谷公,司农少卿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罢。参见“给

  • 政务次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在各部部长之下,设次长二人,一称政务次长,一称常务次长。次长之分为政务与常务两职,其制起源于西方内阁制国家,尤其是英国。英国内阁阁员即各部部长都由国会议员兼任,他们经常须出席国会参加议

  • 铸铅码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铸造***。员额四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储宫

    太子的称谓。潘尼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》:“乃渐上京,乃仪储宫。”

  • 州户曹掾史

    州分职吏名。北齐司州于户曹从事之下置户曹掾及户曹史,佐助从事掌理民户之事;外州不置户曹从事,以户曹掾与史掌理曹务。

  • 左曹越骑校尉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光禄勋。为越骑长官,掌宿卫屯兵或奉命征伐。《汉书·叙传》:“(班)况,举孝廉为郎,积功劳,至上河农都尉,大司农奏课连最,入为左曹越骑校尉。”参看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、《后汉书

  • 园陵佐吏

    官名,东汉置,为王侯属官,掌佐园陵啬夫祭祀和征求。《后汉书·城阳恭王祉传》:“诏零陵郡奉祠节侯、戴侯庙,以四时及腊岁五祠焉。置啬夫佐吏各一人。”

  • 尚衣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门下省御府局置,隶殿内省,置奉御二员、直长四员。唐朝殿中省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四员,掌供皇帝冕服、宫廷陈设,祭祀,则奉镇圭于监,而进于皇帝;大朝会,设案。高宗龙朔二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