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考功曹

考功曹

官署名。三国时魏置,为尚书诸郎曹之一,以侍郎、郎中、郎为主官。属吏有典事、令史等。晋及南朝不置。北魏复置,以郎中为主官。属吏有主事令史等。北齐尚书省诸曹分统于六尚书,吏部尚书统吏部、考功、主爵三曹。考功曹掌官吏考课、选举秀才孝廉贡士等。以郎中为主官。属吏有令史、主事、掌故等。隋初沿置,改以侍郎为主官。文帝开皇三年 (583) ,改名“考功司”。


官署名,三国魏置,为尚书诸曹之一,掌官吏考核,选举秀才孝廉贡士等,其主官为侍郎、郎中、郎,属吏有令史、主事等。其后,北魏、北齐、隋也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游说入仕

    因游说而得官,为战国时士人入仕途径之一。其时士人以智辩与对时局的策略,以游说或上书的方式取得君主的信任可直接取得官位,是一条最直捷的仕途。当时孟子、荀子以及韩非、李斯等均以此而仕。

  • 军谋吏

    官名。为三国时魏司徒府所属的军师,亦称司徒军谋吏。

  • 司禋郎中

    官名。即祠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(757)复名祠部郎中。

  • 东北面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又称“东北路兵马详稳司”、“东北路详稳司”。辽朝置,掌统领东北各部兵马。置详稳等职。

  • 编敕

    宋朝法令文书名。即长期适用的敕文汇编成册者。如《太平兴国编敕》、《咸平编敕》、《天圣编敕》。其中,除诏敕正文外,常附有看详、申明、指挥、赦书、德音等。与律并行,且有优先适用效力。

  • 稻仓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稻仓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下壮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侍卫什长”。

  • 拈阄法

    选官制度。明朝用以选任在外府、州、县正官、佐官,在内大小九卿之属员。即以拈阄(即抓阄)的方式确定待选官的职任,以杜偏私之弊。由吏部文选清吏司掌之。万历(1573—1620)中改行掣签法。

  • 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吏治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郭邻之及第。

  • 制置副使

    见“制置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