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膳部司

膳部司

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礼部四司之一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膳部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掌陵庙祭品与祭具的规格制度与诸王以下常食、小食及蕃客在馆者食料的供给制度。所属有主事二人。宋初膳部司置判司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凡供御的膳羞,内外饔饩隶属于御厨,以他官勾当陵庙牲豆酒膳,诸司供奉口味,亲王以下常食,都分领于他司,本司无职掌。元丰改制,郎中、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。掌管供进酒膳、祭祀牲牢及藏冰供赐等事。司内分七案,所属有主事一人,令史一人,手分三人,贴司一人。下辖御厨、翰林司、牛羊司。元祐元年(公元1086年)由主客郎中兼管。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,由祠部郎中兼管。金元六部不分司,不设膳部。明清改称“精膳清吏司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锻署丞

    官名。南齐置。武帝永明三年(485)省,四年复置。隶少府。官名。南齐少府所属有署,以丞为主官,掌铁器的锻冶。

  • 汉本房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阁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掌收发“通本”,翻译无满文之本(照贴黄译),缮写同题本一起呈进的本单,以及各种满文翻译事项。设侍读学士满、汉各二人; 侍读满三人,汉二人; 中书满三十一人,汉军八人,汉

  • 阿里哈达

    满语官名。意为“宰相”、“中堂”、“大学士”。

  • 小内史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亦称内史上士。春官府内史司属官,员二人,佐内史中大夫,小内史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职掌参见“内史中大夫”。

  • 陆军次长

    官名。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陆军部的副长官。见“陆军部”。

  • 工部郎官

    工部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
  • 熙明阁学士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改显谟阁学士置,旋复旧名。参见“显谟阁学士”。

  • 学部咨议

    官名。清末学部之顾问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。非实缺,无定员。分四等,一等视丞,二等视参议,均由学部奏派,三等视郎中、员外郎,四等视主事,均由学部委派。凡部有重要筹议之事,随时咨询。该官于教

  • 下隶

    见“都史”。

  • 廉清

    选举制度。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二年(320),“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、至孝、廉清、贤良、直言、武勇之士各一人。”(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)石勒建初二年(331)又下书令公卿百僚岁荐廉清一人,答策上第者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