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花样

花样

清朝捐纳事例之一。乃加捐诸名目之合称。捐纳官或非捐纳官,于序补之本班上输资若干,使班次较优,铨补加速,故有此称。乾隆 (1736—1795)以前,正途铨补不甚壅滞。道光 (1821—1850) 中始增插班间选、抽班间选、遇缺等加捐花样。咸丰(1851—1861) 中则多立班次以广捐例,陆续增设新班遇缺、新班尽先、不论班尽遇缺选补等多种名目。同治(1862—1874) 中又增银捐新班、尽先、遇缺等项,并于新班遇缺之上,另设十成实银之新班遇缺先等大八成花样捐。银捐各班选用特优,它途莫及,以至序补过速,有见缺指捐之弊。光绪四年 (1878) 各项花样一律停捐。然积重难返,虽进士即用知县,不加捐花样,亦难授官。十年以后花样加捐事例陆续重开。至二十七年,各项花样随实官捐并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升

    太平天国提升官员的制度。太平天国实行保升奏贬制度,其制分为定期的与不定期的两种: 定期保升与奏贬,每三年举行一次,监军以下各官,只准上级保升、奏贬下级,而钦命总制可由各监军保升、奏贬;朝内官丞相、检点

  • 公主家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宗正,职掌公主家事务。东汉沿置,员一人,秩六百石,有丞。北魏、北齐亦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七品中,二十三年职员令改为第九品上。北齐仍为第九品上。隋朝大长公主、长公主、公主

  • 杂号将军

    地位较低、置废无常、无固定职掌的诸名号将军的泛称。汉朝除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及前、后、左、右将军等重号将军外,皆为杂号将军。魏、晋以后将军名号骤增,除上述将军外,领军、护军、四征、四镇、

  • 黉宫

    即黉学,学校的泛称。参看“黉学”条。

  • 太史署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太史署长官,除掌本署事务外,兼领灵台、太卜二局丞。亦称作太史令。官名。北齐等置,掌天文地动、风云气色、律历卜筮等事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常》。

  • 西京左藏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于西京 (今河南洛阳),职掌与左藏库略同。

  • 外务部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,即办理外交行政之总机构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。班列各部之首。掌管对外交涉。置总理亲王、会办尚书、兼会办左、右侍郎,各一人。改总办章京为左、右丞

  • 治朝

    参见“内朝”。

  • 后侍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,分置左、右,皆正二命。统领宫廷卫士负责御寝北门的警卫,皇帝临朝及出行时,亦随从护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废。

  • 率更丞

    官名。即太子率更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