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虎臣

虎臣

官名。西周春秋置。武官。掌领兵征战。《诗经·鲁颂 ·泮水》: “既作泮宫,淮夷攸服,矫矫虎臣,在泮献馘。”


西周时王的警卫兵士。由夷族奴隶和华夏族因犯罪而没入为奴者构成。《师酉��》说:“乃祖啻官邑人虎臣:西门夷、夷、秦夷、京夷、畀身夷、新。”铭文中除诸夷外,“新”即是“鬼薪”。为华夏族之没入为奴者。虎臣组成王的警卫武装,其职掌主要是作王的“爪牙”,为王的警卫兵士,必要时奉命出征。《周礼》中有五隶,即罪隶、蛮隶、夷隶、貉隶、闽隶,都是守卫王宫的,而隶仆、阍人也是以罪隶、刑人的身份而守王宫、王门,正好与铭文相印证。虎臣之长称为师某。与周王禁卫军——师的长官师氏称为师某相同。在文献上,虎臣亦作虎贲,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武王“率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。”虎贲的地位较甲士为高。在《周礼·夏官》中作虎士,称虎士之长为虎贲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园部

    宦者官署。北齐置,属长秋寺园池属。设丞。

  • 司马

    官名。①掌管军政、军赋、马政的执政大臣。亦称“大司马”。相传殷朝已置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典司五众。”郑玄注: “此亦殷时制也。”西周为三公之一。《盠方彝铭

  • 集安将军

    武官名。东汉置,董承曾任此职,见《东汉会要·职官一》。

  • 王府孽牲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于各王府置,掌畜养牲畜,以供王府之需,所设官俱为杂职。

  • 镇蛮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晋改南夷校尉置,掌管宁州的少数民族事务。领兵,立府,置长史、司马、参军等僚属。四品。南朝沿置。宋四品,陈拟六品、比秩千石。官名。西晋置南夷校尉,秩第四品,东晋初改称镇蛮校尉。南齐亦置镇蛮校尉,

  • 职丧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诸侯及卿大夫士的丧葬事务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职丧,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诸侯之丧,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。以国

  • 县金曹

    县分职诸曹之一。汉置,主收市租。《隶释》一六《中部碑》有右金曹掾、史各一人,似还应有左金曹掾、史。晋代诸县亦置金曹,有掾与史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北魏、北齐县亦置金曹掾,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隋县置金

  • 三门白波发运使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置,掌黄河三门至汴河水运,漕运陕西诸州菽粟以供京师。

  • 秀才

    本意指优秀人才。汉武帝始定为选举科目。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,改称茂才。三国魏州举秀才,郡举孝廉。晋朝沿之。东晋时以学校陵迟,秀才、孝廉一度不策试。通常扬州岁举二人,诸州举一人,或三岁一人,随州大小,并

  • 府通判

    官名。宋代始于知府之下设通判,名义上虽为知府的佐官,其地位实与知府相似。辽金元诸府无通判,以同知为府的佐贰官。明清复于府置通判,与同知同为知府的佐官。参见“通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