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诸侯王

诸侯王

汉朝封爵的最高称号。高帝初置。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,分封七个异姓诸侯王,即清王韩信、梁王彭越、淮南王英布、赵王张耳、燕王臧茶、韩王信、衡山王吴芮。刘邦称帝前后,先后翦除异姓诸侯王,仅留下一个势力较小的吴芮; 又陆续分封许多刘姓子弟为诸侯王,即同姓诸侯王。东汉沿续此例。汉初,诸侯王跨州连郡,具有相对独立性,与直属中央的郡县并存。诸侯王得自置国相以外百官,如朝廷之制,掌握封国军、政、财权。景、武以后,其臣属皆由朝廷任命,诸侯王被剥夺治国权力,仅得衣食租税。诸侯王国或削或减,虽有王国之名,实有郡县无异。


即王。汉高帝初置,初有异姓王,后主要是汉皇子被封之王,其国象古代的诸侯国,故称诸侯王。诸王金印绿绶,掌治其国。有太傅辅王,内史治国民,中尉掌武职,丞相统众官,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。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,天子为置吏,改丞相曰相,省御史大夫、廷尉、少府、宗正、博士官、大夫、谒者、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。损其郎中令,秩千石;改太仆曰仆,秩亦千石。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,更令相治民,如郡太守,中尉如郡都尉。师古注说:“蔡邕云,汉制,皇子封为王,其实诸侯也。周末诸侯或称王,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,故以王号加之,总名诸侯王也。”东汉亦沿称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·诸侯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河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,拟轻车将军等号。大通三年(520) 定制后,仍拟轻车将军等号。

  • 祗候殿直

    官名。西夏置。内侍阶官。西夏中期惠宗时有此官职,多以党项人领其职。宦官职名。宋置,见“祗候高品”。

  • 中都左右厢别贮院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朴(未经加工过的木材)等物品贮藏出纳。设使、副使、判官领院事,秩从八品、正九品、从九品。下设攒典、库子等吏员。官署名。金置,掌拘收退朴等物及出给之事。主官有使一人,下设攒典、库子。

  • 东京统军司

    即“东京都统军使司”。

  • 钦命事件查办处

    法部所属临时性机构。为皇帝调查某些特别重大案件而设置,简称查办处。其主要官员均由皇帝指派,一般由法部尚书和有关衙门的长官组成,案件的办理情况,直接向皇帝报告。

  • 参军长史

    官名,三国蜀置,掌参军事及丞相府诸曹事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杨仪传》:“初,仪为先主尚书,琬为尚书郎,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。”

  • 协尔帮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。隶于噶伦。掌理刑名之事。设五品官二人。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前藏,秩正五品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二人,掌民刑诉讼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总监督

    参见“监督”。

  • 亵臣

    指君王宠信之小臣。《礼记·檩弓下》:“调也君之亵臣也。”郑玄注: “亵,嬖臣也”。

  • 尚乘局直长

    官名。即尚乘直长。官名。为隋唐时尚乘局的佐官。见“尚乘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