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郡中正

郡中正

官名,三国魏置,掌考察州郡人才品德,分为九等,作为选官的依据。其后,两晋南北朝沿置。隋朝讳“中”字,改称“郡正”,唐废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、《通典·职官十四·总论州佐》。


官名或吏名。三国魏初司空陈群创设,其职任是品第人物,以作政府用人的根据。中正须选本地人充任,由各郡长官推荐,中央任命,往往由中央官员兼任本郡中正。晋代称郡中正为小中正,由州的大中正推举,经司徒复核,然后提交尚书省选用。北魏亦有中央任命的郡中正,由司徒荐举,尚书诏除,多冠“”为称,如《魏书·辛雄传》记辛纂以左光禄大夫(正三品)领河南邑中正; 亦偶有加“”为称的,如《魏书·儒林·张伟传》记伟为太原人,世祖时为中书侍郎、本国大中正。北魏除中央任命的郡中正之外,另有太守辟任的郡中正,为郡属吏,职主郡吏选除,其地位与功曹约略相当,其员额有的不止一人,且如功曹、主簿,有“光迎”的名目。北齐、北周之制同北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饎

    女官名。唐、明皆置,属尚食局。掌饩食薪炭,按等级供奉,受付则案记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宫官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三·女官》。

  • 画堂

    宫中绘有彩画的堂室,也称画室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孝成皇帝,元帝太子也。母曰王皇后,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。”参看“画室”条。

  • 进士及第

    科举制度。进士科考第分五等,上二等即称“进士及第”。元、明、清诸朝规定,经殿试取录者共分三甲,第一甲赐进士及第。共三人,分别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
  • 皇太后左护卫太保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皇太后宫设左、右护卫,左护卫太保统领左护卫。掌皇太后宫护卫事。 耶律独攧为皇太后左护卫太保。 (《辽史·耶律独攧传》)

  • 探马赤军

    元代镇戍兵的一种。探马赤,蒙古语,意为先锋官。蒙古国时期,从各千户、百户和部落中抽调士兵组成,作战时充当先锋。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各地。如成吉思汗于公元1217年命木华黎攻宋时,组成五投下探马赤

  • 警法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巡警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设。掌司法警察,负责国际警务交涉,调查政法民情,检查书刊报章等。辖司法、国际、调查、检阅四科。置郎中一人,总理司务,下设员外郎四人。三十二年,司撤,

  • 指挥佥事

    官名。明朝置为各卫副长官,每卫四人,正四品,与指挥使、指挥同知共掌本卫事务。清朝于甘肃、云南土官中设,正四品,掌所属土兵事务。参见“指挥使”。

  • 尚书车部郎

    参见“车部郎”。

  • 章庆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徽政院。设于武宗至大三年(1310)。置司使四员,同知、副使、丞各二员。辖寿和署、上都掌设署等机构。英宗至治三年(1323)罢。官署名。元至大三年(公元1310年)置,属徽

  • 武学司书

    见“武学掌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