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虞司郎中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主官。额设二人,掌司事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主官。额设二人,掌司事。
官名。西晋以来置国子学,有国子助教。东晋南朝沿置。另有太学博士教授太学生,但不设助教,北魏始置,协助太学博士教授学生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八品中。北齐置国子寺,于所领太学设二十员,从九品。诸
①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主司射仪礼节。《仪礼·蒸礼》:“若射,则大射正为司射,如乡射之礼。”贾公彦疏:“蒸礼轻,又不主射,故射人为摈又为司正。至射时,大射正为司射,大射之时略于蒸,主于射,故大射正为摈,
官名。唐朝光禄寺掌醢署置,十员,流外五品,掌酱醋醯醢。流外官名。《周礼·天官》之属有醢人,“掌四豆之实,以供王祭享之用。”唐于光禄寺掌醢署置主醢十人,秩流外五品,即《周礼》醢人之职。
官名。汉武帝初置。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秩二千石,戌卫京师,兼任征伐,有丞、司马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载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,外掌西域,或谓“西域”当作“四城”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武帝置,掌北军垒门内,外掌
官名。简称工关监督,亦称工关关差。清朝管理工部榷关之主官。顺治元年(1644)设。初遣工部司员及笔帖式充任,继改由各部院衙门司员中拣选钦派,带原品充任,每年一更代,关期扣满十二个月。掌征纳通关竹木税,
官场用语。指官府僚佐中地位最高者。常指长史,如分置左、右,则以左长史居首。
官名。南诏国官,下府副将。
官名。北周置。武帝平齐后,于建德六年(577)二月在并州置宫及六府官,此为六府主要官员,柳带韦以此兼并州总管府长史,实际主持并州的军政事务。建德六年十二月戊辰,废并州宫及六府,罢。参见“司会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周朝置。《即簋铭》有之。《周礼》有“宫人”一职。掌理宫室扫除,侍奉周王沐浴等事务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宫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”,“掌王之六寝之修,为其井匽,除其
内官名。西晋武帝始置,位三夫人、九嫔下,爵视千石以下。南朝宋武帝废,孝武帝孝建三年(456) 复置,以为散位,太宗泰始元年 (465)省,三年 (467)又置,位在五职下,为散役。南齐沿置,位在九嫔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