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閤宜

閤宜

官名。金置,属给事局,办理中宫事务。员额二十人,职同宫闱局内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隋高祖开皇六年(586)始置,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次官,佐司之长官礼部侍郎掌司事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称仪曹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复旧称。置一员,从六品上,佐礼部郎中掌礼部司事

  • 太史丞

    官名。秦朝奉常属官,为太史令副贰。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(前144)改隶太常,东汉置一员,二百石。三国魏置一员,二百石、八品。晋朝、南朝沿置,梁隶太常卿,流外三品蕴位。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。隋朝为秘书省

  • 麟寺

    宗正寺别称。

  • 火者

    元朝对“阉人”和“宦者”的别称。指宦者、宦官。元张昱《宫中词十八》:“近前火者催何急,惟恐君王怪到迟。”

  • 总检察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为总检察厅的长官,见“总检察厅”。

  • 州宰

    州府长官之别称。州长官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,虽进退舒迟,时有不逮,然端心向公,奉职周密。”

  • 三司巡官

    见“三司推官”。官名。见“三部判官”。

  • 大行台右丞

    “大行台尚书右丞”的省称。

  • 提领所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置,属尚书都司,掌榷货务都茶场之事。后罢,其事归户部正副长官兼领。孝宗乾道六年 (1170) 复置,仍属尚书都司。

  • 司农寺卿

    官名。即“司农卿”。官名。汉有大司农,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司农卿,北齐称司农寺卿,为司农寺的长官,历代沿置。唐制司务寺卿一人,从三品上,总领本寺所属诸监与诸司,监督出纳。明代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