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门下侍郎

门下侍郎

官名。门下省次官。十六国北凉曾置。唐玄宗天宝元年 (724) 至肃宗乾元元年 (752) 以及代宗大历二年 (767) 以后迄于五代,皆为“黄门侍郎”之改名,常加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衔为宰相。宋朝初年为宰相叙迁之官,仅表示禄秩,不理门下省事,三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例以尚书左仆射兼任,代行门下省长官侍中之职务,另置侍郎一人为其副贰,秩正二品。掌参议大政,审中外出纳之事,管理省务。与知枢密院、同知枢密院、中书侍郎、尚书左右丞同为执政官。南宋省。辽朝为南面朝官。金初为言官,海陵王时随省罢。参见 “门下省”、“黄门侍郎”。


官名。唐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改黄门侍郎为门下侍郎,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复为黄门侍郎,大历二年(公元767年)又改黄门侍郎为门下侍郎,此后相沿不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丞相军祭酒

    官名,即丞相军师祭酒。晋朝陈寿编写三国志时,为避司马师讳,故意省去“师”字。东汉末年曹操、刘备皆置,为丞相府属官,掌参谋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涣传》:“(袁涣)以病去官,百姓思之。后征为谏议大夫、丞

  • 颉利发

    官名。突厥阿史那氏别部大臣之一,世袭其官而无员限。

  • 判史馆事

    官名。见“史馆修撰”。

  • 司寤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司寤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资善堂翊善

    见“资善堂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资善堂”。

  • 成愈郎

    阶官名。金朝太医二十五阶之第十八阶,秩正八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八品上,称成愈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渠长

    1、指称少数民族首领或统领军队的乡豪、宗主。也称渠帅、渠魁。详“渠帅”、“渠魁”条。2、唐朝掌管沟渠水利的乡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都水监》。

  • 中书丞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为中书令属官,可参议国政,权任颇重。官名,三国时吴置,为中书令之副,佐令行职事,可参议国政,权势颇重。

  • 卫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东宫卫军机构。设于武宗至大二年(1309)二月,统汉军万人,隶詹事院。置卫率使、副使等职,由詹事院官兼任。仁宗延祐四年(1317)五月,改为中翊府,不久又改名为御临亲军都指挥使司; 五年十

  • 副司鞍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。协掌服驾。额设二人,给六品衔。